不知所云
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怎么读
注音: ㄅㄨˋ ㄓ ㄙㄨㄛˇ ㄩㄣˊ
不知所云的意思
云:说。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表示不知道说什么为好。
例子: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不知所云。
辨析:“不知所云”和“语无伦次”;都可表示语言紊乱;说得叫人摸不着头绪。但“不知所云”指语言紊乱或思想混乱;内容空洞;说的不知是什么;令人难懂;“语无伦次”程度轻;仅指说的话无条理、紊乱。
歇后语: 鸭子听雷 —— 不知所云
谜语: 君家住何处 (谜底:不知所云)
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临终时叫儿子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恢复与东吴联盟,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率军南征,七擒孟获。随后率军伐魏,临行前写下《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知所云的详细解释
【释义】
言语模糊或内容空洞,无法得知意旨为何。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语无伦次”
【典源】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据《文选・卷三七・表》引)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责攸之、袆、允等咎,以章其慢。陛下亦宜自课,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1]涕泣,不知所云。
注解
[1]表: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奏章。
【典故】
“不知所云”就是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本来是自谦讲得很杂乱,缺乏条理,后来多用于贬意,形容言语模糊或内容空洞。诸葛亮(公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为人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曾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刘备殁,辅助后主刘禅,封武乡侯。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与魏长期争战,后鞠躬尽瘁,卒于军中,谥号忠武。诸葛亮出师讨伐魏前,曾撰写〈出师表〉给后主刘禅,劝诫他要亲近贤人,远离小人,并且惕励自省。文末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意思就是我诸葛亮将要出征,心情激动,一时之间涕泪直流,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而在《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中,此处则作“不知所言”。后来“不知所云”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言语模糊或内容空洞,无法得知意旨为何。
【书证】
- 01.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源)
- 02.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孤志多感,重恩难忘。顾瞻门馆,惭恋交会。伏纸流涕,不知所云。”
- 03.《宋史・卷三六○・赵鼎列传》:“桧后留身,不知所云。”
- 04.《红楼梦》第一回:“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
【用法】
语义言语模糊或内容空洞,无法得知意旨为何。
类别用在“言语含混”的表述上。
例句
①一本好的书绝对条理清晰,不会让人不知所云。
②这篇文章的章法缺乏逻辑,看了几次,仍是不知所云。
③他杂七杂八地说了一堆,可是语焉不详,根本不知所云。
④他常常在状况外,总是说一些前后不搭、不知所云的话。
⑤他在台上说得口沫横飞,台下的听众却是一脸疑惑,不知所云。
⑥他平日总是侃侃而谈,但一遇到突发状况就结结巴巴,会变得不知所云。
⑦他的演讲使用许多专业术语,还不时地夹杂外文,听者都感到不知所云。
⑧这篇文章,没有主题和思想,内容空洞,语法紊乱,读后根本不知所云。
【辨识】
同义“不知所云”及“语无伦次”都有说话让人无法了解的意思。
异义“不知所云”侧重于内容空洞或表达不清;“语无伦次”侧重于没有条理,次序紊乱。
例句
不知所云 | 语无伦次 | 例句 |
---|---|---|
✅ | ❌ | 这篇文章的章法缺乏逻辑,看了几次,仍是不知所云。 |
❌ | ✅ | 他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我们都听得不耐烦了。 |
不知所云的翻译
- fail to catch what one means
- сам не знáет,что говорит
- on ne sait pas ce qu'il veut dire(incompréhen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