楍
笔顺 反馈

复制

běn ㄅㄣˇ

U+694D
汉语字典

9画

SKKK

DRRR

FJJJ

40669

694D

[1234251251251] 横、竖、撇、捺、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

楍字概述

折叠展开

〔楍〕字拼音是běn

〔楍〕字仓颉码是DRRR 五笔是SKKK 四角号码是40669 郑码是FJJJ

〔楍〕字的UNICODE是694D。 十进制为26957,UTF-32:0000694d,UTF-8:E6 A5 8D。

〔楍〕字属最常用字

〔楍〕字的异体字是

楍的意思

折叠展开

běnㄅㄣˇ

基本解释

同“”。《説文•木部》:“”,“”古文。

楍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85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538頁,第36

標點整理本: 第484頁,第27

玉篇》:古文本字。註詳一畫。

注解

〔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楍〕字拼音是bě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木、𠱠

〔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ěn] ⑴ 同“本”。《説文•木部》:“楍”,“本”古文。

楍的康熙字典解释由hoo星座易学网整理。楍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楍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布忖切頁碼184頁,第21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鉉注徐鍇曰:「一,記其處也。本末朱皆同義。」

異體𡴩

楍古文。

附注徐鍇繫傳:「一記其處也,與末同義,指事也。」蕭道管重文管見:「古文作𠱠,象其根。」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从木,高鴻縉以為圓點所以指示樹根的部位,其說是也。晉、楚文字加『臼』,或與『凵』同意,表示地下而已,木下則簡化為一個圓點。戰國其他文字圓點或作橫筆,其為指事符號則一。」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補忖反頁碼458頁,第4行,第2

楍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

鍇注臣鍇曰:「一記其處也,與末同義,指事也。」

反切………頁碼458頁,第5行,第1

古文。

鍇注臣鍇曰:「𠱠,固其本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布忖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991頁,第4許惟賢437頁,第9

木丅

木丅木下曰本。從木。從丅。

段注此篆各本作本。解云從木,一在其下。今依《六書故》所引唐本正。本末皆於形得義。其形一從木丄。一從木丅。而意卽在是。全書如此者多矣。一記其處之說。非物形也。《大雅》以本奏爲奔走。假借也。布忖切。十三部。

古文。

段注此從木𧰼形也。根多竅似口。故從三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从木,一在其下。段从唐本《說文》,不可信。

白话解释

本,树的下部叫“本”。字形采用“木”作边旁,指事符号“一”表示位置在树的下部。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木,其上為樹幹與樹枝,其下為樹根,而樹根上的三點則表示樹木根本之處,為不成文的虛像。戰國文字有將樹根的三點減省作一點的「」形,也有將黑點拉長成一橫畫並加上表示泥土飾筆「」形;或是直接改點為橫畫的「」形。其中的橫畫不是數字一,只是表示根本的位置而已,也是不成文的虛像。篆文其下仍作橫筆,而《說文》收錄的古文下作「」,應該是從金文三黑點變形而來。隸書和楷書和篆文的構形相同。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

本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63頁,第17字
2陳昌治本第469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365頁
4說文校箋第231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227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799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40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065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17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43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230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184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872頁【補遺】第16869頁
14通訓定聲第3223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481頁【崇文】第1921頁
16說文句讀第724頁
17說文新證第484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240頁,第9字
19古字詁林第五冊,第819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570頁,第1字

楍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楍(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楍(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楍(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楍(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楍(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楍(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楍(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楍(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