朹字概述
〔朹〕字拼音是qiú,guǐ
〔朹〕字仓颉码是DKN 五笔是SVN 四角号码是44917 郑码是FQY
〔朹〕字的UNICODE是6739。 十进制为26425,UTF-32:00006739,UTF-8:E6 9C B9。
〔朹〕字的异体字是 簋
朹的意思
朹
1qiúㄑㄧㄡˊ基本解释
◎qiú ㄑㄧㄡˊ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即山楂。
详细解释
◎参见“朹子”条。
朹
2guǐㄍㄨㄟˇ基本解释
◎guǐ ㄍㄨㄟˇ 古同“簋”,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详细解释
◎植物名。即山楂。落叶乔木。嫩枝有刺与软毛,叶互生,呈长椭圆形。繖房花序顶生,花有四至五朵。球形果实熟时为黄红色,可食,有健胃的功效。
朹
qiúㄑㄧㄡˊ朹
qiúㄑㄧㄡˊ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21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510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456頁,第10字
例《說文》古簋字。註詳竹部十一畫。
音又,《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𡘋音求──木名。
《爾雅・釋木》:朹檕梅。〔註〕朹樹狀似梅,子大如指,色赤似小柰,可食。
《本草補遺》:朹子、山樝,一物也。
音又,《方言》:朹,仇也,謂怨仇也。〔註〕巨救切,音舊。
注解
〔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朹〕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ú、gu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九。
〔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ú] ⑴ qiú ㄑㄧㄡˊ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即山楂。㈡ [guǐ] ⑴ guǐ ㄍㄨㄟˇ 古同“簋”,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朹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居洧切頁碼第144頁,第2字續丁孫
簋
黍稷方器也。从竹从皿从皀。
㔳
異體𠥗、㔲
古文簋从匚、飢。
匭
古文簋或从軌。
朹
亦古文簋。
附注段玉裁注:「合三字會意。」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象簋形,上為簋蓋,中為簋體,下為圈足,為簋的初文,隸定當作『㿝』。金文或从皿,𣪘聲,是為『簋』所造的形聲專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居水反頁碼第368頁,第3行,第3字述
黍稷方器也。從竹,從皿、皀。
鍇注臣鍇曰:「皀,皮逼反,米粒也。會意。」
反切………頁碼第368頁,第4行,第1字述
古文簋從匚、飢。
反切………頁碼第368頁,第4行,第2字述
古文簋從匚、軌。
反切………頁碼第368頁,第5行,第1字述
亦古文簋。
鍇注臣鍇曰:「飢軌,九皆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居洧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771頁,第6字許惟賢第344頁,第4字
黍稷方器也。
段注《周禮》舍人注曰: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也。掌客注曰:簠,稻粱器也。簋,黍稷器也。《秦風》傳曰:四簋,黍稷稻粱也。按毛意言簋可以該簠。鄭注則據《公食大夫・禮》分別所盛也。許云簋方簠圜。鄭則云簋圜簠方。不同者,師傳各異也。《周易》。二簋可用享。鄭注云:離爲日。日體圓。巽爲木。木器圓。簋象。《聘禮》竹簋方注云:竹簋方者,器名。以竹爲之。狀如簋而方。賈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圓。此則用竹而方。故云如簋而方。宋刻單行疏內簋字凡四見。今本依《釋文》改經注疏皆作簠字。非也。巳上可證鄭確謂簋爲圓器。《周禮》疏云:《孝經》陳其簋簠注云:內圓外方受𣁬二𦫵者。直據簠而言。若簋則內方外圓。《孝經》鄭注,說者謂鄭小同之注也。賈所引文亦不完。則無用湥求矣。而《秦風・釋文》有內圓外方曰簠,內方外圓曰簋之文。葢本《孝經》注。《聘禮・釋文》則又方圓字皆互易之。自相乖剌。聶崇義曰:舊圖云內方外圜曰簋,外方內圜曰簠。與《秦風・音義》合。《廣韵》曰:內圓外方曰簋。歐陽氏集古錄曰:簋外方內圓。與《聘禮・音義》合。攷圜器之內爲之方。方器之內爲之圜。似以木以瓦以竹皆難爲之。他器少如是者。恐《孝經》注不可信。許鄭皆所不言也。鄭注禮曰:飾葢象龜。葢者意擬之詞。注《禮器》云:大夫刻爲龜形可證也。聶氏,陳氏禮圖皆於葢頂作一小龜。誤解一葢字耳。見《考工記圖》。
从竹皿皀。
段注合三字會意。按簋古文或从匚,或从木。葢本以木爲之。大夫刻其文爲龜形。諸侯刻龜而飾以象齒。天子刻龜而飾以玉。其後乃有瓦簋。乃有竹簋方。因製从竹之簋字。木簋竹簋《禮器》。瓦簋常用器也。皀,穀之馨香。謂黍稷也。居洧切。古音在三部。讀如九。
古文簋。从匚食九。
段注各本作从匚飢。飢非聲也。从方,从食,九聲也。
古文簋。从匚軌。
段注按許說簋爲方器。葢以古文从匚也。軌聲。古音簋軌皆讀如九也。《史記》李斯傳曰:飯土匭。《公食大夫・禮》注曰:古文簋皆作軌。易損二簋。蜀才作軌。《周禮》小史故書簋或爲九。大鄭云:九讀爲軌。書亦或爲軌。簋古文也。今本《周禮》脫誤。爲正之如此。軌九皆古文假借字也。匭古文本字也。匭之字後世用爲匭匣字。《尙書》苞匭菁茅。鄭曰:匭,纏結也。鄭意謂匭爲糾之假借字。《吳都賦》注用之。
亦古文簋。
段注簋以木爲之。故字从木也。惠氏棟《九經古義》曰:易渙奔其机。當作朹。宗廟器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匭,古云九者,音相近。
簋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85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381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9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89頁,第1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78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641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131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601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938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14頁,第2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87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481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4863頁【補遺】第1671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986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384頁【崇文】第153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571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372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196頁,第3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659頁,第3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463頁,第14字 |
朹的字源字形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