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ìqiān

赤地千里

拼音 chì dì qiān lǐ 怎么读

注音 ㄔˋ ㄉㄧˋ ㄑㄧㄢ ㄌㄧˇ

赤地千里的意思

折叠展开

赤:空无所有。
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出处《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旱灾、虫灾等十分严重。

例子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三)

正音”,读作“dì”,不能读作“de”。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 赤道长 (谜底:赤地千里)

故事 春秋时期,卫灵公到晋国去途中夜宿濮水上游,夜半听到神秘琴声,他命乐官师涓记录下来,会见时给晋平公演奏。晋国乐官师旷说这是亡国之音,晋平公还意犹未尽。第二次演奏时大风大雨相随,后来发生大旱,三年之内造成赤地千里。

赤地千里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赤,光秃、裸露的意思。“赤地千里”形容灾荒后广大土地寸草不生的荒凉景象。语本《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夏侯胜》。

【典源】

《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夏侯胜》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朕以眇身,蒙遗德,承圣业,奉宗庙,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单于远遁,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薉、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百蛮率服,款塞自至,珍贡陈于宗庙;协音律,造乐歌,荐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褒周之后;备天地之礼,广道术之路。上天报况,符瑞并应,宝鼎出,白麟获,海效巨鱼,神人并见,山称万岁。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宜如诏书。”长信少府胜独曰:“[1]虽有[2][3][4]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5][6],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7]德泽于民,不宜为立[8]”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有司遂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献纳,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国凡四十九,皆立庙,如高祖、太宗焉。

注解

[1]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汉景帝之子,十六岁即位,为汉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时,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变汉初以来沿用的黄老治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乐府,集民歌;采司马迁等人之议,修改历法,以正月为岁首。财经方面,采桑弘羊之法,收盐税,铁、酒公卖,统一货币为五铢钱,实行平准与均输法,使国库大增,社会繁荣。武功方面,武帝改汉初以来对匈奴和亲纳币的消极政策,积极用兵。一面派张骞通西域,一面派卫青、霍去病等人征讨匈奴、南越、西南夷及朝鲜,扩增版图。其时东西文化交流,南海商务繁盛。在位五十四年崩,享年七十岁。庙号武帝。

[2]攘:排逐。

[3]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总称。

[4]广土斥境:扩大疆域。

[5]奢泰:过于奢侈。

[6]亡度:没有节制。亡,音,同“”。

[7]亡:音,同“”。

[8]庙乐:宗庙之乐。

【典故】

“赤地千里”的“”,是光秃、裸露的意思。地面光秃裸露、寸草不生,通常是受到天灾或战祸所造成的后果。“赤地”一词,较早见于《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三年。”指晋国曾遭到三年旱灾,田里寸草不生。到了后代,更用“千里”来加强形容此种荒凉景象的范围之广,例如所引典源《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夏侯胜》中,便可见到这样的用法。汉宣帝即位之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下诏为武帝立尊号和庙乐,群臣立即表示赞同,并纷纷提出合适的方案,但是只有长信少府夏侯胜反对。他认为︰“武帝虽然有驱逐四夷、开拓疆土的功绩,但是也因为他穷兵黩武,又奢侈浮夸,以致国力耗尽,百姓流离失所,半数人口死亡,到处发生蝗灾,寸草不生的景象绵延数千里,甚至人民相食,国家遭到这样的损失,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武帝既然对人民没有什么恩泽,实在不应该为他制定庙乐,予以尊荣。”在夏侯胜的独特异议中,便用了“赤地数千里”来形容当时灾荒严重、民不聊生的可怕景象。后来“赤地千里”这句成语就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灾荒后广大土地寸草不生的荒凉景象。

【书证】

  • 01.《隋书・卷二○・天文志中》:“又曰,天搀出,其下相搀,为饥为兵,赤地千里,枯骨籍籍。”
  • 02.《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适值东京大旱,赤地千里。仁宗天子降旨,特于内庭修建七日黄罗大醮,为万民祈雨。”
  • 03.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一二・水利・徐贞明西北水利议》:“乃西北之地,旱则赤地千里,潦则洪流万顷。”
  • 04.《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齐巧那两年,山东、河南接连决口,京、津一带,赤地千里。”

【用法】

语义形容灾荒后广大土地寸草不生的荒凉景象。

类别用在“萧瑟景象”的表述上。

例句

由于连年战争,这一带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这两年大旱,造成赤地千里,无数百姓家破人亡。

去年的一场旱灾,造成这个村落赤地千里,好不凄凉!

由于气候异常,非洲许多地方已经干旱得赤地千里了!

残酷的战争加上严重的旱灾,使这个国家已经赤地千里,人民陷入了痛苦之中。

电视上播出某些旱区赤地千里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

赤地千里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thousand li of barren land
  2. опустошить обширные райóны

赤地千里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ì), 赤部,共7画

①.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 如: 赤血。赤字。

②. 真诚,忠诚。 如: 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

③. 空无所有。 如: 赤手空拳。赤地千里。

④. 裸露。 如: 赤脚(光脚)。

读音(dì,de), 土部,共6画

㈠ 地 [ dì ]

①.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 如: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②.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 如: 地质。地壳。

③.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 如: 陆地。地下。

④. 地球表面的土壤。 如: 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⑤.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 如: 地区。此地。

⑥.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 如: 地板。地毯。

⑦.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 如: 地点。目的地。

⑧.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如: 易地以处。

⑨.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 如: 见地。境地。心地。

⑩. 底子。 如: 质地。

㈡ 地 [ de ]

①.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 如: 慢慢地走。

读音(qiān), 十部,共3画

①.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 如: 千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里)。

②. 喻极多。 如: 千里马。千言万语。千钧一发。千虑一失。千锤百炼(❶喻多次斗争考验;❷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

③. 见“秋”字“秋千”。

④. 姓。

读音(lǐ), 里部,共7画

①. 居住的地方。 如: 故里。返里(回老家)。

②.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如: 里弄(lòng )。

③.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 如: 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④. 衣物的内层。 如: 被里。

⑤.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 如: 里外。心里。这里。那里。

⑥.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