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ㄌㄧˊ

U+85DC
汉语字典

15画

形声字

ATQI

THHE

EMOK

44909

5668

6228

85DC

[122312343533424134] 横、竖、竖、撇、横、竖、撇、点、撇、横折钩、撇、撇、捺、竖钩、点、提、撇、点

藜字概述

折叠展开

〔藜〕字拼音是lí

〔藜〕字仓颉码是THHE 五笔是ATQI 四角号码是44909 郑码是EMOK 中文电码是5668 区位码是6228

〔藜〕字的UNICODE是85DC。 十进制为34268,UTF-32:000085dc,UTF-8:E8 97 9C。

〔藜〕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藜〕字的异体字是

藜的笔顺

折叠展开

藜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ㄌㄧˊ

基本解释

〔~芦〕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药。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亦称“灰条菜”)~仗。~藿(指粗劣的饭菜)。

详细解释

名词

1.一种普通的蔓生藜lamb's-quarters

藜,藜草也。 —— 《说文》聚橡栗藜藿而食之。 ——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注:“藿也。”藜藿之羹。 —— 《史记·太史公自序》。正义:“似藿而表赤。”

2.藜科。茎直立,叶子菱状卵形,边缘有齿牙,下面被粉状物,花黄绿色,嫩叶可食。如: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藜芘(藜编的璧障);藜床(藜茎编的床塌)

ㄌㄧˊ

详细解释

植物名。藜科藜属,一年生草本。茎高五、六尺,叶心色黄,卵形,有锯齿,嫩叶可食。初夏开黄绿色小花,茎老时可用来作木杖。一般多生于原野。

ㄌㄧˊ

详细解释

1.植物名。一年生草本。茎挺直粗壮,叶略呈三角形,边缘呈齿牙状,嫩时可食用。陆⃝也作“灰菜”。

2.姓。

藜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45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1065頁,第30

標點整理本: 第1036頁,第5

唐韻》:郎奚切,音犂──蒿類。
禮・月令》:藜莠蓬蒿𡘋興。
前漢・司馬遷傳》:墨者糲梁之食,藜藿之羹。〔註〕藜草似蓬。
爾雅翼》:藜莖葉似王芻,兗州蒸爲茹,又可爲杖。
晉書・山濤傳》:文帝以濤母老,贈藜杖一枝。

又,揚雄〈甘泉賦〉:配藜四施。〔註〕配藜,披離也。

又,懸藜,玉名。
史記・范雎傳:梁有懸藜。

注解

〔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藜〕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黎,五行属

〔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í] ⑴ 〔~芦〕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药。⑵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亦称“灰条菜”)

藜的康熙字典解释由hoo星座易学网整理。藜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藜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郞奚切頁碼31頁,第5

藜艸也。从艸黎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里西反頁碼108頁,第1行,第1

藜艸也。從艸黎聲。

鍇注臣鍇按:今落帚或謂落藜,初生可食藜之類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郞奚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85頁,第4許惟賢81頁,第1

藜艸也。

段注《左傳》。斬之蓬蒿藜藋。藜初生可食。故曰蒸藜不孰。《小雅》。《北山》有萊。陸機云:萊,兗州人蒸以爲茹。謂之萊蒸。按萊蒸葢卽蒸藜。如詩騋牝訓驪牝也。

从艸。黎聲。

段注郞奚切。十五部。籒文作𧅏

藜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8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94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86頁
4說文校箋第42頁,第20字
5說文考正第36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12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5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2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00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4頁,第20字
11標注說文第43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34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910頁【補遺】第16267頁
14通訓定聲第232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06頁【崇文】第421頁
16說文句讀第129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57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97頁,第5字

藜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henopodium album, pigweed
  2. Weißer Gänsefuß (Eig, Bio)
  3. sorte de ronce

藜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藜(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藜(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藜(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藜(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