缹
笔顺 反馈

复制

fǒu ㄈㄡˇ

U+7F39
汉语字典

4画

RMOU 86 、 TFBO 98

OUF

MAZU

80337

7F39

[3112524444] 撇、横、横、竖、竖折/竖弯、竖、点、点、点、点

缹字概述

折叠展开

〔缹〕字拼音是fǒu

〔缹〕字仓颉码是OUF 五笔是RMOU 86 、 TFBO 98 四角号码是80337 郑码是MAZU

〔缹〕字的UNICODE是7F39。 十进制为32569,UTF-32:00007f39,UTF-8:E7 BC B9。

〔缹〕字的异体字是

缹的意思

折叠展开

fǒuㄈㄡˇ

基本解释

煮:“最爱红糟与~粥。”

详细解释

烹煮、蒸煮。

《齐民要术•卷八•蒸缹法》:“缹猪肉法,……于铜铛中缹之,一行肉,一行擘葱,浑豉白盐姜椒,如是次第布讫,下水缹之。”

fǒuㄈㄡˇ

详细解释

〈书〉烹煮;蒸煮。

缹粥。

fǒuㄈㄡˇ

缹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缶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57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944頁,第33

標點整理本: 第908頁,第32

廣韻》:方久切;《集韻》:俯九切,𡘋音缶──烝缹。
玉篇》:火熟也。

集韻》或作炰,亦書作𤈒

注解

〔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缶部

〔缹〕字拼音是fǒu,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缶、灬

〔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ǒu] ⑴ 煮:“最爱红糟与~粥。”

缹的康熙字典解释由hoo星座易学网整理。缹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缹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上反切薄交切頁碼335頁,第27

異體

炮毛炙肉也。从火包聲。

附注徐灝注箋:「炮本連毛裹燒之名,故用『包』為聲。引申之為凡炮炙之偁。」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九反切步交反頁碼820頁,第4行,第3

炮毛炙肉。從火包聲。

鍇注臣鍇曰:「《詩》曰:『毛炮胾羮。』」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上反切薄交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927頁,第8許惟賢842頁,第6

炮毛炙肉也。

段注炙肉者,貫之加於火。毛炙肉,謂肉不去毛炙之也。《瓠葉傳》曰:毛曰炮。加火曰燔。閟宫傳曰:毛炰豚也。《周禮・封人》。毛炰之豚。鄭注。毛炮豚者,爓去其毛而炮之。《內則》注曰: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禮運》注曰:炮,裹燒之也。按裹燒之卽《內則》之塗燒。鄭意詩禮言毛炮者,毛謂燎毛。炮謂裹燒。毛公則謂連毛燒之曰炮。爲許所本。六月,韓奕皆曰炰鼈。箋云:炰,以火孰之也。鼈無毛而亦曰炰。則毛與炮二事。鄭說爲長矣。炰與缹皆炮之或體也。韓奕之炰徐仙民音甫九反。《大射》篇注炮鼈或作缹,或作𤈒。是知炰缹爲古今字。《通俗文》曰:燥煑曰缹。燥煑謂不過濡也。裹燒曰炮。燥煑亦曰炮。漢人燥煑多用缹字。缶聲包聲古音同在三部。

从火。包聲。

段注薄交切。古音在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之燒拷也,不去毛而燒。

毛炙肉也,即燒拷,不去毛而燒也。

白话解释

炮,连皮毛一起烤炙的全肉。字形采用“火”作边旁,“包”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火、包聲。從「火」,指用火烤;「包」表示音讀,也兼有包裹的意思。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炮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61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835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636頁
4說文校箋第428頁,第19字
5說文考正第398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1440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45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91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119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62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415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343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9922頁【補遺】第17508頁
14通訓定聲第110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860頁【崇文】第3437頁
16說文句讀第1382頁
17章授筆記第413頁,第8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681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947頁,第13字

缹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ant.) to cook

缹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缹(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缹(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缹(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缹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