疎
复制疎字概述
〔疎〕字拼音是shū
〔疎〕字仓颉码是NMDL 五笔是NHGI 86 、 NHSK 98 四角号码是15196 郑码是XIFJ
〔疎〕字的UNICODE是758E。 十进制为30094,UTF-32:0000758e,UTF-8:E7 96 8E。
〔疎〕字的异体字是 疏
疎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32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767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721頁,第6字
例《正韻》同「疏」。
注解
〔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疋部。
〔疎〕字拼音是sh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𤴔、束。
〔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ū] ⑴ 同“疏”。
疎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所葅切頁碼第491頁,第4字續丁孫
疏
異體䟽
通也。从𡿮从疋,疋亦聲。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㐬者,子生也;疋者,破包足動也。孕則塞,生則通,因轉注為開通分遠之誼。」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色居反頁碼第1144頁,第1行,第2字述
通也。從巟,從疋,疋亦聲。
鍇注臣鍇曰:「《白虎通》:『書之教也。』疋,疏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所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975頁,第4字許惟賢第1291頁,第10字
通也。
段注《疋部》曰:𤕟,通也。疏與𤕟音義皆同。皆从疋者,疋所以通也。鄭注《月令・明堂位》,薛解《西京賦》張注《靈光殿賦》皆訓疏爲刻鏤。古𤕟疏𤴙三字通用矣。疏之引申爲疏闊,分疏,疏記。
从㐬。从疋。疋亦聲。
段注所葅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子倒生足先出,似不通,而竟出育則通矣。
从㐬(𠫓),亦訓通,與徹誼同。倒生不易通而竟通者,故訓通。
从疋,疋,足也。足先出則全身竟亦出(?),故訓通。
从疋,疋,足也。足先出則全身竟亦出,故訓通。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皆為從、疋聲。「」為?之或體,?從倒子構形,義為生子,引申有通暢之義。「疋」為足,與行走有關,引申而有通順義,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篆文作「」,上下相連一筆,故標準字作「疏」,而大陸通行規範字則作「疏」,斷為一點一橫。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疏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73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250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93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53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85頁,第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170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606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7247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089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89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627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16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4216頁【補遺】第1814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627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96頁【崇文】第518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138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612頁,第5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1105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358頁,第2字 |
疎字的翻译
- neglect; careless, lax
疎的字源字形
汉 简 张家山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