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gēng ㄍㄥ gèng ㄍㄥˋ

U+66F4
汉语字典

会意字

GJQI 86 、 GJRI 98

MLWK

AKOS

10506

2577

2492

66F4

[1251134] 横、竖、横折、横、横、撇、捺

更字概述

折叠展开

〔更〕字拼音是gēng,gèng

〔更〕字仓颉码是MLWK 五笔是GJQI 86 、 GJRI 98 四角号码是10506 郑码是AKOS 中文电码是2577 区位码是2492

〔更〕字的UNICODE是66F4。 十进制为26356,UTF-32:000066f4,UTF-8:E6 9B B4。

〔更〕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更〕字属最常用字

〔更〕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更〕字的异体字是

更的笔顺

折叠展开

更的意思

折叠展开

1gēngㄍㄥ

基本解释

改变,改换。~正。~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定(改订)。~迭(轮流更换)。~递。~番。~新(旧的除去,新的建起)。~张(调节琴弦,喻变更或改革)。

经历。少( shào )不~事(年龄小,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夫。~鼓。~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攴( pū ),“”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2.同本义change

更,改也。 —— 《说文》更也,人皆仰之。 —— 《论语·子张》更爵洗。 —— 《仪礼·大射仪》更皮币。 —— 《礼记·月令》更姓改物。 —— 《国语·周语》应国之称号亦更矣。 —— 《管子·侈靡》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 —— 《管子·任法》更葬也。 —— 《史记·晋世家》景公欲更 晏子之宅。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 —— 《三国志·吕凯传》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 晋武公。 —— 《史记·晋世家》

更故(更改;变改);更号(改变名位与称号);更步(改变行止);更元(更改年号);更移(变迁;改变);更徙(变迁);更法(变法);更革(变革;改革)

3.改,改正make correction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 《国语·越语上》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其更新(改过自新)。 —— 《旧唐书·孙伏伽传》

更订(改订;修订);更议(改议);更窜(窜改,改动)

4.更换;替代replace

更,代也。 —— 《方言三》弗用则更。 —— 《周礼·司弓矢》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 《庄子·养生主》

除旧更新(除去旧的,用新的来代替);更王(改换帝王);更置(变动,变换);更调(调换;改换)

5.经过,经历experience

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经过) 匈奴中。 —— 《史记·大宛列传》其佐李揖、 刘秩等皆儒生,未尝更军旅。 —— 《新唐书·房琯传》

更世(更事。阅世,经历世事);更涉(经历);更尝(亲身经历,实际体验);更履(经历;遭遇)

6.连续,接续continue

姓利相更。 —— 《国语·晋语》。注:“续也。”

更相(相继;相互)

7.轮流take turns; do sth. in turn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 ——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更伯(轮流称霸);更王(轮番为主);更直(轮番值班);更徭(更番戍守边境的徭役)

8.偿还;抵偿repay; compensate for

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 —— 《淮南子·诠言训》

9.报,报答repay; requite

不更厥贞,大命其倾。 —— 《国语·晋语三》

10.通“”( gěng )。阻塞obstruct; block

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奸动则变更矣。 —— 《管子·九守》

名词

1.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更鼓watchman's drum

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 —— 宋· 苏轼《夜过舒尧文戏作》

更点(指更鼓之声);更钥(放置报时更鼓处的钥匙)

2.量词。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watch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半夜三更。

3.另见 gèng。

2gèngㄍㄥˋ

基本解释

愈加,再。~加。~好。~上一层楼。

详细解释

副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again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更无六耳(再没有第三人。六耳:第三者的代称);更若(再如;倘若);更待(再等;再过)

2.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further; further more; all the more; more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 《聊斋志异·促织》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资治通鉴》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 清· 林觉民《与妻书》

3.表示在所说的范围之外,相当于另外;也besides; also; anew

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 《西门豹治邺》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 —— 清· 周容《芋老人传》

4.表示跟上一层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之外,相当于“反而”“竟然”“还是”on the contrary; unexpectedly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连词

1.与,和and

着尽工夫是化工,不关春雨更春风。 —— 宋· 杨万里《春兴》

2.另见 gēng。

1gēngㄍㄥ

详细解释

1.改换、变换。

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变更、更改。

2.代替。

《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三更灯火五更鸡。

2.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条。

3.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2gèngㄍㄥˋ

详细解释

1.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更好、更加努力。

2.再、复。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竟然、终于。

《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岂、难道、那里。

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纵使、即使、不论怎样。

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反而。

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3jīngㄐㄧㄥ

详细解释

经历、经过。

《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少不更事。

1gēngㄍㄥ

详细解释

1.改换;变换;代替。

更改、更动、更换、更替。

2.经历。

少不更事。

3.古代夜间用来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三更半夜、晚上十一时至一时为(第)三更。

4.姓。

2gèngㄍㄥˋ

详细解释

1.愈加;越发。

更好、更美、更进步。

2.再;又。

更胜一筹。

更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曰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98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502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450頁,第2

玉篇》:㪅,今作更。
集韻》:隷作更。
〇〔按〕更字,諸韻書𡘋作㪅字重文。
正字通》云俗字,非。

注解

〔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曰部

〔更〕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ēng、gèng,独体字,五行属

〔更〕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攴( pū ),“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本义是改变。

〔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ēng] ⑴ 改变,改换⑵ 经历⑶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gèng] ⑴ 愈加,再

更的康熙字典解释由hoo星座易学网整理。更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更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孟切、古行切頁碼97頁,第27

異體

㪅改也。从攴丙聲。

附注按:隸變作「更」。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干諍反頁碼261頁,第3行,第1

㪅改也。從攴丙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孟切、古行切古音第十部頁碼493頁,第3許惟賢221頁,第2

㪅改也。

段注更訓改。亦訓繼。不改爲繼。改之亦爲繼。故《小雅・毛傳》曰:庚,續也。用部庸下曰:庚,更事也。《列子》云:五年之後。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七年之後。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皆假庚爲更。今人分別平去二音。非古也。

从攴。丙聲。

段注古孟切。又古行切。古音在十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三老五更」,更即將也,即中更,上更等是也。[一]

更、庚皆訓續。庚之本義究不可知,《說文》𠈯(兵),漢有「更卒」,持干卒(干,《說文》有,𢧀字後起)庚亦从干,兵也。漢有「率更令」,率,帥也;更,兵也;猶將軍也。敲更之更訓續訓改皆可。

「三老五更」,「五更」者,五個大將也,他說皆非(三老,三公;五更,五將,猶秦有中更、左更等稱)。

「三老五更」,「五更」者,五個大將也。[一]《禮記•文王世子》:「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鄭玄注:「三老五更,各一人,皆年更事致仕者也。」

白话解释

更,改变。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丙”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更」作「」,從攴、丙聲,像駕馬手執之「鞭策」,是「鞭」之初文,卜辭多用為「鞭驅」之義。西周金文均作「」,從攴,從重、丙聲,聲符重疊,多用為「更續」之義;戰國文字凡有二類,金文、陶文、古璽文字,與篆文同形,並皆定形為從攴、丙聲,作上下結構。郭店楚簡「更」字異體則改作左右結構,於丙下又踵益「口」形作「」。隸書既從篆文,復將丙與攴筆畫疊合,隸變作「更」,為楷書之所本。《說文‧攴部》:「更,改也。从攴、丙聲。」從攴,表示與駕馭之事物相關;從丙,表示音讀,因更續而有改變的意思,本義是改變。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更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92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264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210頁
4說文校箋第129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123頁,第24字
6說文今釋第439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753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176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638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78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128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958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3650頁【補遺】第16546頁
14通訓定聲第368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60頁【崇文】第1037頁
16說文句讀第371頁
17說文新證第241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143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三冊,第649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335頁,第2字

更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ore, still further, much more
  2. ferner, mehr, weiter, noch [+ Komparativ]"
  3. changer, modifier, plus, davantage, encore plus, bien que, même si, de nouveau, encore, cependant, comment se pourrait-il que...

更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更(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更(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更(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更(金文·西周·西周早期或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或中期

更(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更(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更(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更(简·秦·青川木牍) 青川木牍

更(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更(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更(简·秦·关沮) 关沮

更(简·秦·里耶) 里耶

更(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更(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更(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更(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更(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更(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更(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更(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更(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更(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