㣛字概述
〔㣛〕字拼音是tà
〔㣛〕字仓颉码是HOOMR 五笔是TWGK 四角号码是28261 郑码是OIAJ
〔㣛〕字的UNICODE是38DB。 十进制为14555,UTF-32:000038db,UTF-8:E3 A3 9B。
〔㣛〕字的异体字是 會
㣛的意思
㣛
1tàㄊㄚˋ基本解释
◎行貌。
㣛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彳部
武英殿刻本: 第875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366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311頁,第8字
例《集韻》:會,古作㣛。註詳曰部九畫。
注解
〔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彳部。
〔㣛〕字拼音是t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彳、合。
〔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à] ⑴ 行貌。㈡ [huì] ⑴ 同“會”。
㣛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黃外切頁碼第166頁,第7字續丁孫
會
異體㑹
合也。从亼,从曾省。曾,益也。凡會之屬皆从會。
㣛
古文會如此。
附注段玉裁注:「《禮經》:器之蓋曰會,為其上下相合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會字从合、𡆧聲(𡆧是𨭗的初文,象𨭗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反切戶兑反頁碼第414頁,第7行,第1字述
合也。從亼,從曾省。曾,益也。凡會之屬,皆從會。
反切………頁碼第414頁,第1行,第1字述
古文會如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黃外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890頁,第1字許惟賢第395頁,第1字
合也。
段注見《釋詁》。《禮經》。器之葢曰會。爲其上下相合也。凡曰會計者,謂合計之也。皆非《異義》也。
从亼,曾省。
段注三合而增之。會意。黃外切。十五部。
曾,益也。
段注說从曾之意。《土部》曰:增,益也。是則曾者,增之假借字。如曾祖,曾孫之曾卽含益義。
凡會之屬皆从會。
古文會如此。
白话解释
会,集合。字形采用“亼”和省略了两点的“曾”会义。“曾”表示增益。,古文写法的“会”就是这样。
字形解说
甲骨文「會」字像?之形,上像器蓋,下為器皿,中有供蒸食之箅子。從合而有,為「?」之初文。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後以器蓋上下相合,以示會合之義,引申為會合、會同等意思,轉注為從「金」、「會」聲之「?」,以保留其本義。後來本為蒸食用器之形義既失,逐漸不為人知。金文上承甲骨構形,別有兩種異體:一作從辵、會(或從合)的「?」、「」,用來表示會合、會同;有的則作從金、會聲的「?」,用來表示蒸食用器。戰國文字楚簡和秦〈新郪虎符〉構形已和篆文完全相同。《說文》古文從彳、合聲,則從金文而來,與魏〈三體石經〉「會」字古文無別。《說文‧會部》:「會,合也。」分析篆文構形從亼、從曾省,為異文會意。古文字上從亼,像器蓋;中為箅子,下像器皿,器蓋上下相合,表示會合之義。在六書中屬於象形。本義為蒸食器之「?」。教育部標準字作「會」,規範字作「会」。
會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29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29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3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12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05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728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278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86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069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30頁,第2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11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681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426頁【補遺】第1679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620頁,第5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36頁【崇文】第174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65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442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400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526頁,第1字 |
㣛字的翻译
- walking, (ancient form form of 會) to meet, to gather, to be able, to realize
㣛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出组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魏 传抄 三体石经
魏 传抄 春秋僖公石经
宋 传抄 隶释 隶续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