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

桐花朗读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桐花译文及注释

《桐花》
春令常有不同寻常,清明时节,桐花绽放。怎么会在巴峡之中,桐花开的时间竟然是十月。难道是物理规律发生变异,更可信的是土地异乎寻常。地气反而寒暄,天时也倒过来了。草木坚强是固有的性质,不易被夺去。风和气候变幻无常,荣枯也随之相左。况且我是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炎热。身体虽然衰弱,寿命又短暂,怎能按时享受这美好的季节。

中文译文:
春季的气候常常有不同寻常的特点,清明时节,桐花开始绽放。怎么会在巴峡之中,桐花的开放时间竟然是在十月。这是不是由于物理规律发生了变异,更可信的是土地的特殊性。地气反而寒了又暖,天时也颠倒了过来。草木的坚强是固有的属性,不容易被夺取。风和气候变化多端,荣枯也相互矛盾。况且我是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炎热。身体虽然瘦弱,寿命又不长,怎么能够按时享受到这美好的季节呢。

诗意:
这首诗以桐花在清明时节开放的特点为出发点,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规律的不解和对物理规律的思考。他发现桐花开放的时间在巴峡之中是相当不寻常的,既不符合地理环境,也不符合天时气候的变化。作者通过描述桐花的开放时间和气候的反常,表达了对于自然界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作者也借桐花的开放时间引申出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寿命的不足之处,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叹。

赏析:
《桐花》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诗,描绘了桐花开放的景象和自然界的一些不寻常之处。作者以桐花的开放时间和气候的反常作为抒发自己感慨和思考的象征,表达了对于自然界和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的感叹。通过一种微妙的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反思。整首诗既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规律和生命的思考和思索。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使这首诗作充满了哲理的意味,令人深思。

桐花读音参考

tóng huā
桐花

chūn lìng yǒu cháng hòu, qīng míng tóng shǐ fā.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hé cǐ bā xiá zhōng, tóng huā kāi shí yuè.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qǐ yī wù lǐ biàn, xìn shì tǔ yí bié.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dì qì fǎn hán xuān, tiān shí dào shēng shā.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cǎo mù jiān qiáng wù, suǒ bǐng gù nán duó.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fēng hòu yī cēn cī, róng kū suì guāi là.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kuàng wú běi rén xìng, bù nài nán fāng rè.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qiáng léi shòu yāo jiān, ān dé yī shí jié.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