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禅暮归书所见

栖禅暮归书所见朗读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栖禅暮归书所见译文及注释

栖禅暮归书所见注释

栖禅:广东惠州的一座山。
雨在:大雨已过,阴云未尽,似在酝酿着另一场雨。
湖:指惠州城西的丰湖。
尽:尽头。

栖禅暮归书所见赏析

  《栖禅暮归书所见》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唐庚和苏轼是同乡,身世遭遇也有些相似,人称“小东坡”。苏轼曾谪居惠州数年,唐庚因受知于张商英,张商英罢相后他也被贬惠州多年。这组诗就是他贬惠州期间所作。题中所说的“栖禅”,是惠州的一座山。诗写游栖禅山暮归时的所见景物。这一首起句写岭南春天特有的气侯景象:刚下过一阵雨,天色明亮了一些;但旋即又阴云漠漠,在酝酿着另一阵雨。这变幻不定、时雨时停、时明时暗的天容和欲下未下的雨意,只用一个白描句子,便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在”字是个句眼,却显得自然浑成,不见着意的痕迹。

  次句“春归处处青”,由天容写到野色。春回大地,处处一片青绿之色。“归”既可指归去,也可指归来,这里用后一义,传出喜悦之情;缀以“处处青”三字,欢欣之情更溢于言表。作者《春归》说:“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所至”句亦即“春归处处青”的意思。不过《春归》诗强调春风的作用,该篇则泛言春归绿遍,暗示这种时下时停的春雨有滋润万物的作用。

  第三句“山深失小寺”,正面点到栖禅山。句中“小寺”,即栖禅寺。题中说“暮归”,则栖禅寺在白天游览过程中已经去过,这里说“失小寺”,是暮归回望时,因为山峦重叠,暮霭朦胧,已不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山深,寺小,故用“失”字表达。这里透出了诗人对日间所历胜景的留恋,也隐约流露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意绪。

  末句“湖尽得孤亭”,与上一句相对。上句是回望所见,下句是前行所遇。湖,指惠州丰湖,在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之上。诗人在暮归途中,信步走到丰湖尽头,忽然发现有一座孤亭,感到很喜悦。三四两句,一方面是恍然若失,一方面却是欣然而遇,这中间贯串着诗人的“暮归”行程。

  这首诗由天气写到山容湖景。“暮归”是所写景物的贯串线索。诗在写法上偏于实写刻画,与唐代绝句多空灵蕴籍不同。诗中用对起对结格式,一句一景。表面上各自独立,不相连属,实际上所写景物不但为春日所共有,而且带有岭南地区春天晴雨变幻以及“暮归”这个特定时间的特征。因此,尽管各个画面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与联系,但这些图景给读者总的感受是统一的。读者不但可以从中看到岭南春归时烟腻水摇、草青山紫的美好春色,而且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此的喜悦之情。这种以刻画实境为主、一句一景、似离实合的写景手法,在杜甫入蜀后的不少绝句中可以遇到。

栖禅暮归书所见导读

诗人写游栖禅山暮归所见之景。取景别致,用词精当。有回望处的怅然若“失”,有欣然而遇的“得”。

栖禅暮归书所见读音参考

qī chán mù guī shū suǒ jiàn
栖禅暮归书所见

yǔ zài shí shí hēi, chūn guī chǔ chù qīng.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shān shēn shī xiǎo sì, hú jǐn dé gū tíng.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唐庚

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人。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唐庚诗文推荐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说与门前白鹭群,也宜从此断知闻。诸君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张求一老兵,著帽如破斗。卖卜益昌市,性命寄杯酒。骑马好事久,金钱投瓮牗。一语不假借,意自有臧否。鸡肋巧安拳,未省怕嗔殴。坐此益寒酸,饿理将入口。未死且...

参军坐厅事,据案嚼齿牙。引囚到庭下,囚口争喧哗。参军气益振,声厉语更切:“自古官中财,一一民膏血。为吏掌管钥,反窃以自私;人不汝谁何,如摘颔下髭。事老...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平生不会敛眉头。诸事等闲休。元来却到愁处,须著与他愁。残照外,大江流。去悠悠。风悲兰杜,烟淡沧浪,何处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