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朗读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译文及注释

【注释】: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题中的受降城,是灵州治所回乐县的别称。在唐代,这里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线。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城东面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一排烽火台。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而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夏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陈志明)

夜上受降城闻笛读音参考

yè shàng shòu xiáng chéng wén dí
夜上受降城闻笛

huí lè fēng qián shā sì xuě, shòu xiáng chéng wài yuè rú shuāng.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bù zhī hé chǔ chuī lú guǎn, yī yè zhēng rén jǐn wàng xiāng.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诗文推荐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绿杨着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鸊鹈泉在丰州城北,胡人饮马于此。]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

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劳者且勿歌,我欲送君觞。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仆本居陇上,陇水断人肠。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一旦承...

置酒命所欢,凭觞遂为戚。日往不再来,兹辰坐成昔。百龄非长久,五十将半百。胡为劳我形,已须还复白。西山鸾鹤顾,矫矫烟雾翮。明霞发金丹,阴洞潜水碧。安得凌...

双剑欲别风凄然,雌沉水底雄上天。江回汉转两不见,云交雨合知何年。古来万事皆由命,何用临岐苦涕涟。

争场看斗鸡,白鼻紫騧嘶。漳水春归晚,丛台日向低。歇鞍珠作汗,试剑玉如泥。为谢红梁燕,年年妾独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