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枿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久疑残枿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茶花二首》是苏辙所作的两首诗,描述了茶花的生长和美丽。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茶花二首》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枿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译文:
第一首: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枝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茶花的嫩芽黄褐色,像大麦一样粗壮,采摘茶花的人无法采摘完山谷中的茶花。
曾经怀疑茶花的残枝是否已经没有新花开放,然而仍有幽深的茶花如霰雪一般初绽。
第二首: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
茶花的清香持久,像崖菊一样淡雅,美丽如岭梅。
经过冬季,结实的茶花仍然可以种植,试图在一亩废园里培育茶花。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仔细咀嚼茶花的花蕾,味道也会持久,新芽藏在一颗颗茶叶之间。
经历了寒冷的冬雪,茶花枝条稍显瘦弱,然而一旦春雷响起,它们将变得疯狂地生长。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茶花开放和凋谢在空山中无法计数,明年第一次品尝者最先尝到。
即使茶花的枝条凋谢,叶子变得干硬,仍然保持着天然的香气,不论经历多少人的踏过,仍然香气四溢。
诗意和赏析:
苏辙的《茶花二首》以娴熟的描写手法展现了茶花的生长之美。他以生动的词语描绘茶花嫩芽的黄褐色和粗壮的形态,形象地表达了茶花的生命力和繁茂的状态。在第二首诗中,苏辙通过对茶花的香气和味道的描述,表达了茶花的独特魅力和持久的美味。尽管茶花经历了严寒的冬季和外界的侵害,但它们依然能够在春雷的催动下迅速发展,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整首诗透露出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生命坚韧不拔的敬佩。茶花作为苏辙描绘的主题,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生命与美的结合,以及经历挫折后依然能够焕发生机。诗人通过茶花的形象,表达了对坚韧不拔、自然之美和生命力的讴歌。
这首诗词在描写茶花的同时,也蕴含了哲理和人生的寓意。茶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被赋予了人生的象征意义,表达了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顽强与坚持。茶花的香气和味道则象征着内在的品质和价值,强调了内在美和持久的魅力。
总之,苏辙的《茶花二首》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茶花的生命力和美丽。通过茶花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敬佩,同时也启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保持坚韧不拔的品质。这首诗词将自然之美和人生智慧融合在一起,带给读者深思和赏析的乐趣。
chá huā èr shǒu
茶花二首
huáng niè chūn yá dà mài cū, qīng shān dào gǔ cǎi wú yú.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jiǔ yí cán niè yáng hé jǐn, shàng yǒu yōu huā sǎn xuě chū.
久疑残枿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gěng gěng qīng xiāng yá jú dàn, yī yī xiù sè lǐng méi rú.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jīng dōng jié zǐ yóu kān zhǒng, yī mǔ huāng yuán shì wèi chú.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
xì jué huā xū wèi yì zhǎng, xīn yá yī sù yè jiān cáng.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shāo jīng là xuě qīn jī shòu, xuán dé chūn léi fā dì kuáng.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kāi luò kōng shān shuí bǐ shù, zhēng pēng lái suì zuì xiān cháng.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zhī kū yè yìng tiān zhēn zài, tà biàn niú yáng wèi gǎi xiāng.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晓起钟犹凝,朝回露欲干。逡巡下清跸,委曲问平安。压蔗出寒浆,敲冰簇画堂。人间正礻半暑,天上绝清凉。九夏清斋奉至尊,消除疠疫去无痕。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