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杂蛮蜒,礼俗久未完。
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
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
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
归来奉亲友,啀步行必端。
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
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
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
海康杂蛮蜒,礼俗久未完。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归来奉亲友,啀步行必端。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
这首诗词是苏辙的《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是宋代文学作品之一。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海康杂蛮蜒,礼俗久未完。
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
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
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
归来奉亲友,啀步行必端。
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
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
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时代礼俗的忧虑和对自身的期望。他观察到社会礼俗的混杂和失序,认为这已经存在很久了。苏辙自己生活在近邻的闾阎之间,他愿意率先改变自己的仪表和品行,希望能够恢复衣冠礼仪的尊严。他感到羞愧,为什么在他的下属中却有人不顾这种仪表的重要性。在东邻有一位士人,专心读书,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贤能的门路上。苏辙归来后,对亲友恭敬有加,举止严谨。他忧虑地审视着社会的风气,内心叹息,却不敢公开发表意见。他提起乌鸢(指自己),在众多鸟类中孤独地飞翔,看到了这种状况,感到心中苦涩。渐渐地,他能够穿着粗糙的衣裘,裸体躬行,才能真正体会到寒冷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自身的经历和观察为基础,通过对社会礼仪和个人修养的思考,表达了他对时代风气的忧虑和对自身行为的期望。诗中以对比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礼俗失衡的现状,即使是苏辙身边的下属也忽视了仪表的重要性,这让他深感忧虑。他将自己与乌鸢相提并论,意味着他在时代中孤独地飞翔,看到了社会的问题和自身的困境。最后,他以自己能够适应寒冷的衣着变化来表示对时代变迁的应对和自我调整。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辙对社会风气的担忧和对自身修养的追求,展现了他对时代的思考和自省。
cì yùn zi zhān hé yuān míng nǐ gǔ jiǔ shǒu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hǎi kāng zá mán yán, lǐ sú jiǔ wèi wán.
海康杂蛮蜒,礼俗久未完。
wǒ jū jìn lǘ yán, yuàn xiān huà yì guān.
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
yì guān yī yǒu chǐ, qí xià hú wéi yán.
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
dōng lín yǒu yī shì, dú shū jì xián guān.
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
guī lái fèng qīn yǒu, ái bù xíng bì duān.
归来奉亲友,啀步行必端。
kǎi rán gù liú sú, tàn xī wèi gǎn dàn.
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
tí tí wū yuān zhōng, jiàn cǐ gū xiáng luán.
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
jiàn néng yī qiú hè, tǎn xī zhī wù hán.
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晓起钟犹凝,朝回露欲干。逡巡下清跸,委曲问平安。压蔗出寒浆,敲冰簇画堂。人间正礻半暑,天上绝清凉。九夏清斋奉至尊,消除疠疫去无痕。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