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已题制参萧应父袭芳亭

乙已题制参萧应父袭芳亭朗读

细揽群英入此亭,重开八叶付公门。
无穷真意侵书架,不断清香对酒樽。
由实又花花又实,看孙生子子生孙。
主人不用平泉誓,自有根源六艺存。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乙已题制参萧应父袭芳亭译文及注释

《乙已题制参萧应父袭芳亭》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仔细欣赏名贵的人物画像,进入这座亭子,
重现了当年送给公子的八本书籍。
无尽的真意弥漫在书架上,
不断的清香飘荡在酒杯边。
实用又华美,花朵盛开又实实在在,
看着孙子又看着孙子的儿子。
主人不需要发誓来保护这座平泉,
六艺之根源自有永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乙已参观萧应父的芳亭,展现了其中的景物和意境。亭子里摆放着名贵的人物画像,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群英的形象。亭子内还陈列着八本书籍,这些书籍是当年送给主人的礼物。诗人感叹书籍中蕴含的无穷真意,它们如同一股清香,不断弥漫在书架上,与酒杯相映成趣。

诗词中提到的芳亭实用又华美,形容了亭子的特点。花朵盛开的景象与实用的功能完美结合,展现出亭子的美观与实用性。诗人还观察到孙子与孙子的儿子,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家族的延续。

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不需要发誓来保护这座平泉,指出六艺之根源自有永存。这里的平泉可能指代诗人所在的地方,而六艺则是古代中国儒家教育中的基本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诗人认为这些学问的根基不需要发誓来保护,因为它们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代代传承,永不消逝。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展示了亭子的景物和书籍,通过对物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名贵文物和传统文化的敬重,以及对家族与传统价值的思考。诗人以平和的语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并对其永恒的价值表示了乐观的信念。

乙已题制参萧应父袭芳亭读音参考

yǐ yǐ tí zhì cān xiāo yīng fù xí fāng tíng
乙已题制参萧应父袭芳亭

xì lǎn qún yīng rù cǐ tíng, chóng kāi bā yè fù gōng mén.
细揽群英入此亭,重开八叶付公门。
wú qióng zhēn yì qīn shū jià, bù duàn qīng xiāng duì jiǔ zūn.
无穷真意侵书架,不断清香对酒樽。
yóu shí yòu huā huā yòu shí, kàn sūn shēng zǐ zi shēng sūn.
由实又花花又实,看孙生子子生孙。
zhǔ rén bù yòng píng quán shì, zì yǒu gēn yuán liù yì cún.
主人不用平泉誓,自有根源六艺存。

李曾伯诗文推荐

早年公已阿戎知,几与征西履屐随。百六椽间无足纪,二三子侧每相思。重来荆渚平生若,宁复苕溪一见之。哀此哲人今已矣,诗兮岂但哭吾私。

唐边重秦陇,蜀鉴在江油。不易九鼎重,方兼四履忧。其间不容发,自此可前筹。局面西风异,从容夜观谋。

尺寸功名几短长,区区驰骛等空忙。皮毛尽剥丹心在,世味风霜已饱尝。

帘卷红楼拍手看,星轺迅步上鵷鸾。皇华节下留佳政,玉笋班中作好官。卿相致身时则易,忠贤得路古来难。端门待漏东风峭,尚忆屯边铁甲寒。

百尺楼前舣去桅,元龙豪气肯低徊。昔从桂岭访梅去,今自荆江载月回。敢拟王刘曾主客,应嗤瑜逊等舆台。转头落日阳关外,三叹可人呼不来。

弓剑相随几历年,鬓毛斑剥饱风烟。可怜芦叶胡笳地,又过菊花新酒天。耳听骅骝还紫逻,梦随白鹭过青田。家僮久问谋归未,想笑吾顽不可镌。

乾坤一枰棋,今古一杯酒。悲哉易水筑,陋矣鸿门斗。将军跨下出,宰相篑中有。唾面使自乾,拭之费人手。

里社久相於,深知我计疏。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