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ntūnshēng

饮气吞声

拼音 yǐn qì tūn shēng 怎么读

注音 ㄧㄣˇ ㄑㄧˋ ㄊㄨㄣ ㄕㄥ

繁体 飲氣吞聲

饮气吞声的意思

折叠展开

谓不喘气,不做声。形容忧惧惶恐。

出处南朝・梁・任孝恭《为汝南王檄魏文》:“关东英俊,河北雄才,痛桑梓沦芜,室家颠殒,饮气吞声,志申雠怨。”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例子元·张养浩《寨儿令·赴詹事丞》曲:“带行人所望无成,管伴使饮气吞声。”

饮气吞声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忍气吞声”。见“忍气吞声”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忍气吞声”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忍气吞声”原作“饮气吞声”。南北朝时,北魏将军尒朱荣作乱,汝南王拓跋悦遂南奔梁国,梁武帝萧衍尊他为魏主。梁朝的文书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写了一篇声讨尒朱荣的檄文,将汝南王一行人离乡背井,客居异地,试图反攻的决心表露无遗,内容大意是:“尒朱荣在北方拥兵自重,胡作非为,侵略我的故乡,我只好投奔梁国。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并且派兵助我讨伐逆贼。我与同伴们对家乡的沦陷,亲人的离散,感到无限的悲痛。我们强忍住这口气,立誓报仇雪恨,将叛贼尒朱荣歼灭,复兴宗族家园。”后来“忍气吞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受了气也强自忍耐,不敢作声抗争。

【书证】

  • 01.《艺文类聚・卷五八・杂文部四・檄》引南朝梁・任孝恭〈为汝南王檄魏文〉:“关东英俊,河北雄才,痛桑梓沦芜,室家颠殒,饮气吞声,志申雠怨。”(源)
  • 02.元・张养浩〈寨儿令・干送行〉曲:“干送行,谩长亭,被恩书挽回云水情。才到燕京,便要回程,你好自在也老先生。带行人所望无成,管伴使饮气吞声。”

饮气吞声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ǐn), 饣部,共7画

㈠ 饮 [ yǐn ]

①. 喝,又特指喝酒。 如: 饮水思源。饮酒。饮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饮鸩止渴。

②. 指可喝的东西。 如: 冷饮。饮料。饮食。

③. 含忍。 如: 饮恨。饮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④. 隐没(mò)。 如: 饮羽。

㈡ 饮 [ yìn ]

①. 给牲畜水喝。 如: 饮马。饮牛

读音(qì), 气部,共4画

①.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 如: 气体。

②. 呼吸。 如: 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③.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 如: 气候。气温。气象。

④. 鼻子闻到的味。 如: 气味。臭气。

⑤. 人的精神状态。 如: 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⑥. 怒,或使人发怒。 如: 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⑦. 欺压。 如: 受气。

⑧.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 如: 气功。气血。气虚。

⑨. 中医指某种症象。 如: 痰气。湿气。

⑩. 景象。 如: 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读音(tūn), 口部,共7画

①.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 如: 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

②. 兼并,侵占。 如: 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读音(shēng), 士部,共7画

①.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 如: 声音。声带。

②. 消息,音讯。 如: 声息。不通声气。

③.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 如: 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④. 名誉。 如: 名声。

⑤. 音乐歌舞。 如: 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