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āochánwànguàn

腰缠万贯

拼音 yāo chán wàn guàn 朗读怎么读

注音 ㄧㄠ ㄔㄢˊ ㄨㄢˋ ㄍㄨㄢˋ

繁体 腰纏萬貫

腰缠万贯的意思

折叠展开

腰缠:随身携带;贯:钱串;古时穿钱用的绳索;一千文为贯。
形容钱财很多。

出处南朝・梁・殷芸《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用法动宾式;作定语、宾语;比喻钱财极多。

例子如今他腰缠万贯,衣锦还乡,哪里还记得我们这帮穷哥儿们?

正音”,读作“chán”,不能读作“cán”。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腰缠万贯”和“甲富天下”都“形容非常有钱财。”但“腰缠万贯”偏重于“腰缠”;一般指的是个别人较为富有;“甲富天下”偏重于“天下”;指“富有”的程度;还可指其他方面的程度。

故事 传说古代赵钱孙李四公子在扬州痩西湖畔饮酒谈志向,赵某说自己有幸结识朋友,但愿能混个扬州刺史。孙某则想骑上红顶白羽的仙鹤去琼楼玉宇渡余生。李某说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众人戏他性急喝不得热粥。

腰缠万贯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贯,为古代计算钱币的单位,一千钱为一贯。“腰缠万贯”指身上有大笔的钱财。比喻财富极多。典出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吴蜀人》。△“腰缠骑鹤”、“骑鹤扬州

【典源】

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吴蜀人》

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1],或愿多[2],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注解

[1]扬州刺史:扬州的地方官。扬州,由于漕运、盐法的关系,由隋唐至明清,其地繁华冠于全国。

[2]赀财:资产钱财。赀,音

【典故】

”是古代计算钱币的单位,一千钱为一贯,由此可以想见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应该是个拥有庞大资产的富人。“腰缠万贯”这句成语,其实是由“腰缠十万贯”演变而来。在南朝梁人殷芸的《小说・卷六・吴蜀人》中记载著一则故事:有几个人聚在一起谈论各自的志愿,有人说“愿为扬州刺史”,有人说“愿多赀()财”,还有人说“愿骑鹤上升”,这三个人的志愿其实就是当官、发财、成仙,也是一般人最普遍的渴望。而在他们三人说完后,又有一人跟著说出他的志愿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也就是带著很多的财富,成仙驾鹤,前往扬州就任刺史,把前面三个人的愿望都包含进去了,表示他希望能三者兼得。后来“腰缠万贯”这句成语便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财富极多。另外,从这个故事中还衍生出“腰缠骑鹤”、“骑鹤扬州”等成语,都是用来比喻做官、发财、成仙等富贵得意之事。

【书证】

  • 01.明・胡应麟〈醉中放歌赠祝生并寄司马汪公〉诗:“怪汝胡为蹈前辙,甘心赵瑟忌齐竽。腰缠万贯亦不恶,三槐九棘垂𫘦駼。”
  • 02.清・蒋士铨《雪中人》第一二出:“蓦地腰缠万贯来,要于平地起楼台。”
  • 03.《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再要讲到夜间严谨门户,不怕你腰缠万贯,落了店都是店家的干系,用不著客人自己费心。”

【用法】

语义比喻财富极多。

类别用在“非常富有”的表述上。

例句

隔壁的老王早已腰缠万贯,但生活依然十分节俭。

这个腰缠万贯的企业家,捐了不少钱给慈善机构。

如果不懂得充实精神生活,即使腰缠万贯也不会快乐。

今天一张信用卡可抵得上古人腰缠万贯,时代真的不同了。

他虽然腰缠万贯,但没什么教养,很难融入上流社会生活。

现今社会重视技艺,所以年轻人与其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在身。

他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然靠著多年的努力,如今已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富翁。

腰缠万贯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wallow in money
  2. толстая мошнá(ворочать крупным капитáлом)

腰缠万贯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āo), 肉部,共13画

①. 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 如: 腰板儿。腰杆子。腰背。腰身。腰肢。腰围。

②. 东西的中段,中间。 如: 半山腰。

③. 中间狭小像腰部的地势。 如: 土腰。海腰。

④. 裤、裙等围在腰上的部分。 如: 裤腰。

读音(chán), 纟部,共13画

①. 绕,围绕。 如: 缠绕。缠绑。缠缚。

②. 搅扰;牵绊。 如: 缠绵。缠磨(mó )。缠搅。纠缠。琐事缠身。

③. 应付。 如: 这个人真难缠。

读音(wàn,mò), 一部,共3画

㈠ 万 [ wàn ]

①. 数目,十个一千。 如: 万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②. 喻极多。 如: 万物。万方(①指全国和世界各地;②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万机。气象万千。

③. 极,很,绝对。 如: 万万。万幸。

④. 姓。

㈡ 万 [ mò ]

①. 〔~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读音(guàn), 贝部,共8画

①.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 如: “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贯。

②. 穿,通,连。 如: 贯穿。贯串。贯通(➊连接,沟通;➋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贯。贯注。贯彻。贯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贯而入。

③. 古同“惯”,习惯。

④. 原籍,出生地。 如: 籍贯。

⑤.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