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心积虑
拼音: chǔ xīn jī lǜ 怎么读
注音: ㄔㄨˇ ㄒㄧㄣ ㄐㄧ ㄌㄩˋ
繁体: 處心積慮
处心积虑的意思
处心积虑的详细解释
【释义】
千方百虑,蓄意已久。语出《谷梁传・隐公元年》。△“挖空心思”
【典源】
《谷梁传・隐公元年》
【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传】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1]?[2]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注解
[1]郑伯:郑庄公(公元前757—前701),名寤生,春秋时郑国国君。性忌刻,因弟段与母武姜图谋王位,故伐段,迁母于城颍,誓曰
[2]甚:胜、超过。
【典故】
《春秋》:“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这段史料是记载春秋时期,郑伯即位,把都城超过国土三分之一的京地封给其弟共叔段,又放任段占领西鄙和北鄙,到后来段企图谋反,想强夺王位,母亲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郑伯知道后立刻派兵攻打,在鄢这个地方打败段,段逃到共国。《谷梁传》针对这个事件评论道: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有失为人兄长;但是直接称公子共叔段为“段”,则是贬低他,因为他已经失去作为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礼节。相较下,《春秋》经文褒贬之义,鄙视段的程度超过郑伯。至于对庄公的非议,则在于他“处心积虑”地去实践把段杀掉的心愿。这是说身为兄长的庄公,故意放纵段的罪行,等他酿成大祸后再赶尽杀绝。“处心积虑”这句成语就从《谷梁传》原文摘出,用来形容千方百虑,蓄意已久。
【书证】
- 01.《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源)
- 02.唐・柳宗元〈驳复雠议〉:“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雠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
- 03.宋・曾巩〈太祖皇帝总叙〉:“盖太祖之于受命,非如前世之君,图众以智,图柄以力,其处心积虑,非一夕一日,在于取天下也。”
- 04.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二一:“杀伤之中,自有两等,轻重不同。其处心积虑、巧诈百端、掩人不备者,则谓之谋。”
- 05.《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大少爷见老人家有这许多银子,……总想偷老头子一票,方才称心。如此者处心积虑,已非一日。”
【用法】
语义千方百虑,蓄意已久。
类别用在“费尽心思”的表述上。
例句
①敌人正处心积虑地想分化我们,我们千万别中计。
②他处心积虑地想并吞对方公司,扩充自己的实力。
③他一直处心积虑,想多攒一点钱,早点儿自立门户。
④没想到你们这么不长进,老是处心积虑地想要分家产。
⑤自从那女人进入家门后,整天处心积虑地想图谋我们家的财产。
⑥早知道他们根本无意于这些遗产,我也不必如此处心积虑地处处防范。
⑦他对那家公司的经营权处心积虑已久,此次不惜花费重金,似乎势在必得。
⑧他为了谋取庞大家产,这些年来一直是处心积虑,从来都不曾有过放弃的念头。
⑨王妈妈悠悠地说:“我处心积虑地把几个儿子拉拔长大,无非是想图个老年的依靠,没想到没有一个成材的。”
【辨识】
同义“处心积虑”及“挖空心思”都有极度用心的意思。
异义“处心积虑”侧重于费时蓄意谋划,或带贬义;“挖空心思”侧重于极力思考,无贬义。
例句
处心积虑 | 挖空心思 | 例句 |
---|---|---|
✅ | ❌ | 他处心积虑地想并吞对方公司,扩充自己的实力。 |
❌ | ✅ | 这是我挖空心思才写出来的文章,你要认为不好,我也没辙了。 |
处心积虑的翻译
- deliberately plan(bend every effort to)
- замышлять
- se soucier vivement de qch.(ne penser qu'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