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rén

下里巴人

拼音 xià lǐ bā rén 怎么读

注音 ㄒㄧㄚˋ ㄌㄧˇ ㄅㄚ ㄖㄣˊ

下里巴人的意思

折叠展开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毛主席号召革命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不能只搞“阳春白雪”,不搞“下里巴人”。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 望乡 (谜底:下里巴人)

下里巴人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通俗歌曲。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后用“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

【典源】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据《文选・卷四五・对问》引)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1]中者,其始曰[2],国中[3][4]者数千人;其为[5],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6],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7][8],杂以[9],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10]高,其和弥寡。……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注解

[1]郢:音yǐng。地名,春秋时楚国的都城,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

[2]下里巴人:此指通俗的歌曲。

[3]属:音zhǔ,跟随。

[4]和:音,声音相应,这里指唱和的意思。

[5]阳阿薤露:此指介于高雅及通俗间的歌曲。

[6]阳春白雪:此指高雅的歌曲。见“阳春白雪”。

[7]引商:加长商音。

[8]刻羽:削减羽音。

[9]流徵:为徵音的流转变化。征,音zhǐ

[10]弥:更加。

【典故】

“下里巴人”本是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通俗歌曲,相对于“阳春白雪”这些高雅的乐曲而言。在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中,记载了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对话。有一次楚襄王对宋玉说:“我听到许多有关于你的不好传言,是不是因为你的言行举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宋玉擅长言论,马上就说:“请大王先宽恕我的过错,让我先讲一段故事。”楚襄王答应了,于是宋玉便说道:“有一个外地的歌者来到了郢都,在市集中唱著通俗的歌曲,一开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数千人之多;后来他改唱比较不俗的歌曲,跟著唱和的人就只剩下数百人;等到他唱起高妙、优雅的歌曲,又夹杂著许多高难度的技巧,国中能够一起唱和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这不是因为歌者唱得不好听,而是因为曲子愈高雅,能够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同样的,那些批评我的人,不过是些平庸之辈,怎么能够欣赏、了解我的为人呢?”宋玉以“阳春白雪”这种高雅的曲子来比喻自己,用“下里巴人”这种通俗的歌曲来形容那些因为自身程度不够而无法了解他,进而排挤他的人,表达了自己不被世人所了解的苦闷心情。后来“下里巴人”这句成语被用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

【书证】

  • 01.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源)
  • 02.汉・刘向《新序・卷一・杂事》:“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 03.《乐府诗集・卷八三・杂歌谣辞一・题解》:“故歌曲有……下里巴人,又有长歌、短歌、雅歌、缓歌、浩歌、放歌、怨歌、劳歌等行。”
  • 04.清・李渔《闲情偶寄・卷四・演习部・变调・缩长为短》:“有暇即当属草,请以下里巴人,为白雪阳春之倡。”

【用法】

语义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

类别用在“通俗艺术”的表述上。

例句

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台大多制作下里巴人的戏剧节目。

这位自负的艺术家,总是认为下里巴人的通俗趣味是不可取的。

观众需要通俗的下里巴人来调剂身心,也需要高级的阳春白雪来提高品味。

现代的流行歌曲,虽尽是一些下里巴人的乐曲,但也必然反映一些民众心声。

在音乐会上,她为了从俗,也唱了一首流行歌曲,虽是下里巴人,但仍是韵味十足。

下里巴人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popular song
  2. популярное 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下里巴人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如: 下层。下款。

②. 等级低的。 如: 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③. 方面,方位。 如: 两下都同意。

④.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 如: 下卷。下次。下限。

⑤.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 如: 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⑥. 使降落。 如: 下半旗。下棋。

⑦. 进入。 如: 下海。

⑧. 投送。 如: 下书。

⑨.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 如: 下班。下课。

⑩. 谦辞。 如: 在下。下官。

⑪. 颁布。 如: 下令。

⑫. 攻克。 如: 攻下。

⑬. 卸掉。 如: 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⑭. 用,投入精力。 如: 下工夫。

⑮. 退让。 如: 争执不下。

⑯. 做出判断。 如: 下结论。

⑰. 量词,指动作次数。 如: 打三下。

⑱.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⑲.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⑳. 少于。 如: 不下二百人。

. 动物生产。 如: 鸡下蛋。

读音(lǐ), 里部,共7画

①. 居住的地方。 如: 故里。返里(回老家)。

②.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如: 里弄(lòng )。

③.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 如: 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④. 衣物的内层。 如: 被里。

⑤.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 如: 里外。心里。这里。那里。

⑥. 姓。

读音(bā), 己部,共4画

①. 粘结着的东西。 如: 泥巴。锅巴。

②.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 如: 饭巴锅了。巴结别人。

③. 贴近。 如: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④. 盼,期望。 如: 巴望。

⑤. 张开。 如: 巴着眼睛。

⑥.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

⑦.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 如: 巴蜀。巴山蜀水。

⑧. 词尾,读轻声。 如: 尾巴。嘴巴。

⑨. 大蛇。 如: 巴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

⑩. 气压的压强单位。

⑪. 压强单位。

⑫. 姓。

读音(rén), 人部,共2画

①.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如: 人类。

②. 别人,他人。 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③.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 如: 丢人,文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