𠂤字概述
〔𠂤〕字拼音是duī
〔𠂤〕字仓颉码是HRLR 五笔是WNND 郑码是MYVV
〔𠂤〕字的UNICODE是200A4。 十进制为131236,UTF-32:000200a4,UTF-8:F0 A0 82 A4。
〔𠂤〕字的异体字是 堆
𠂤的意思
𠂤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上 部首:丿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5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82頁,第17字
標點整理本: 第8頁,第2字
例《廣韻》、《集韻》𡘋堆本字。
《六書故》阜作𨸏。𠂤,小𨸏也。故其文視𨸏而殺,別作堆𡺾𡊊。
注解
〔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丿部。
〔𠂤〕字拼音是duī,上下结构。
〔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uī] ⑴ 同“堆”。小土山。《説文•𠂤部》:“𠂤,小𨸏也。”《正字通•丿部》:“𠂤,堆本字。”
𠂤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都回切頁碼第477頁,第17字續丁孫
𠂤
小𨸏也。象形。凡𠂤之屬皆从𠂤。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堆。
附注段玉裁注:「其字俗作堆,堆行而𠂤廢矣。」按:甲骨文、金文多借「𠂤」為「師」。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𠂤』字象人臀部之形,堂基高於地面,有似於腎,因此『𠂤』引申有『殿堂』的意義。再引申則為小阜;軍隊駐紮地多在高起的丘陵地,因此引申為軍師。」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都魁反頁碼第1117頁,第6行,第1字述
小𨸏也。象形。凡𠂤之屬,皆從𠂤。
鍇注臣鍇曰:「再口象堆之漸進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都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919頁,第3字許惟賢第1267頁,第7字
小𨸏也。
段注小𨸏,𨸏之小者也。《廣雅》本之。曰:𠂤,細阜也。今譌舛不可讀矣。小𨸏曰𠂤。《國語》叚借魁字爲之。《周語》。夫高山而蕩以爲魁陵糞土。賈逵,韋昭皆曰:小阜曰魁。卽許之𠂤也。賈逵注見《海賦》。其字俗作堆。堆行而𠂤廢矣。氏下云:山岸脅之堆,旁箸欲落𡐦者曰氏。小徐作堆。大徐則刪之。《士冠禮》注。追猶堆也。是追卽𠂤之叚借字。李善注《七發》曰:追古堆字。詩。追琢其章。追亦同𠂤。葢古治金玉突起者爲𠂤。穿穴者爲琢。𠂤語之轉爲敦。如《爾雅》之敦丘。俗作墩。詩。敦彼獨宿。傳以敦敦然釋之。皆是也。
象形。
段注象小於𨸏。故𨸏三成,𠂤二成。都回切。十五部。
凡𠂤之屬皆从𠂤。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追琢其章」,追乃雕之借,非𠂤之借。
𠂤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48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222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90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38頁,第1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69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120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536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7092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020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79頁,第2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613頁,第1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068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914頁【補遺】第1808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355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67頁【崇文】第506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95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942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595頁,第8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754頁,第3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1312頁,第4字 |
𠂤字的翻译
- to store up, to pile up
𠂤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𠂤组
商 甲骨文 𠂤历间
商 甲骨文 子组
商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历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甲骨文 何组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商 甲骨文 黄组
商 金文 商
商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