崈
笔顺 反馈

复制

chóng ㄔㄨㄥˊ

U+5D08
汉语字典

8画

PFIM

JMMU

WDBL

30772

5D08

[44511234252] 点、点、横撇/横钩、横、横、竖钩、撇、点、竖、竖折/竖弯、竖

崈字概述

折叠展开

〔崈〕字拼音是chóng

〔崈〕字仓颉码是JMMU 五笔是PFIM 四角号码是30772 郑码是WDBL

〔崈〕字的UNICODE是5D08。 十进制为23816,UTF-32:00005d08,UTF-8:E5 B4 88。

〔崈〕字的异体字是

崈的意思

折叠展开

chóngㄔㄨㄥˊ

基本解释

同“”。

崈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45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313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252頁,第17

集韻》同上(同「崇」)。

注解

〔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崈〕字拼音是chó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宗、山

〔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óng] ⑴ 同“崇”。

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hoo星座易学网整理。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崈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下反切鉏弓切頁碼307頁,第7

崇嵬高也。从山宗聲。

附注段玉裁改「嵬高」作「山大而高」,並注云:「《大雅》『崧高維嶽』,《釋山》、《毛傳》皆曰:『山大而高曰崧。』《孔子閒居》引《詩》『崧』作『嵩』,『崧』、『嵩』二形,皆即崇之異體。」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八反切助弓反頁碼764頁,第1行,第1

崇嵬高也。從山宗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下反切鉏弓切古音第九部頁碼1758頁,第3許惟賢769頁,第10

崇山大而高也。

段注各本作巍高也三字。今正。《大雅》。《崧高》維嶽。《釋山》、《毛傳》皆曰:山大而高曰崧。《孔子閒居》引詩崧作嵩。《釋名》作山大而高曰嵩。崧嵩二形皆卽崇之異體。韋注《國語》云:古通用崇字。《太平御覽》及徐鉉皆引其語。《詩・序》曰:崇丘,萬物得極其高大也,此崇之故訓也。《河東賦》:瞰帝唐之嵩高,眽隆周之大寧,嵩高卽崇高也。漢碑曰:如山如岳,嵩如不傾,謂崇而不傾也。中嶽《禹貢》謂之外方,秦名大室,漢武帝始謂之崇高山。因以山下户三百爲之奉邑,名曰崇高縣。《武帝紀》、《郊祀志》、《地理志》,《封禪書》可證。崇字地里志作崈。體之小異耳。《史》、《漢》或崇嵩錯出。要無礙爲一字。惟《後漢書・靈帝紀》:熹平五年復崇高山爲嵩高山。語大可疑,證以東觀紀,堂谿典請雨,因上言改之,名爲嵩高山。是則非復崇高爲嵩高,乃改崇高爲嵩高。葢其時六書之學不明。謂嵩與崇別而改之,沿至今日,尙仍其誤。李賢注云:《前書》武帝祠中嶽,改嵩高爲崇高,《前書》未𡮢有此文,武帝改大室爲崇高。武帝以前但曰大室,不曰嵩高也。崇高本非中嶽之專偁,故淺人以崇爲氾辭。嵩爲中嶽,強生分別,許造《說文》不取嵩崧字。葢其時固憭然也。崇之引伸爲凡高之偁。《大雅》,福祿來崇。傳曰:崇,重也。《禮經》崇酒注:崇,充也。《邶風》:崇朝其雨。傳曰:崇,終也。皆音近假借。或問《釋山》嵩高爲中嶽,非古名嵩高之證與,曰嵩卽崇字。《封禪書》曰:秦有大室,𧙈大室嵩高也,此謂秦之大室卽漢之崇高也。《釋山》之嵩高葢漢人語。非本經。故許嶽字下言大室,不言崇高。

从山宗聲。

段注鉏弓切。九部。此篆舊在岊篆之後,解云嵬高也。必𨍭寫之誤,今依《玉篇》移其次。依毛傳、《釋名》易其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中嶽稱崇高。鯀之國在陽城,嵩山亦在陽城,嵩山古稱崇,故鯀稱崇伯。後人謂嵩高為漢武帝改為崇高,非也。

嵩、崧古無,皆當作崇。

中嶽稱崇高。鯀之國在陽城,嵩山亦在陽城,鯀稱崇伯,故知嵩山古稱崇。漢人謂嵩高為漢武帝改為崇高,非也。

鲧之都在陽城,嵩山亦在陽城,嵩山古已稱崇,故鯀稱崇伯。後人謂嵩高為漢武帝改為崇高,非也。

白话解释

崇,山岭巍峨高耸。字形采用“山”作边旁,“宗”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從山、宗聲。《說文》解釋為「嵬高」。隸書、楷書字形相同。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崇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05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764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585頁
4說文校箋第392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368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32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26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55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50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39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380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314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194頁【補遺】第17396頁
14通訓定聲第23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792頁【崇文】第3165頁
16說文句讀第1255頁
17章授筆記第386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23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880頁,第3字

崈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崈(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崈(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崈(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崈(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崈(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崈(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