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
拼音: gāng bì zì yòng 怎么读
注音: ㄍㄤ ㄅㄧˋ ㄗˋ ㄩㄥˋ
繁体: 剛愎自用
刚愎自用的意思
刚:强硬。
愎:固执;任性。
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自用:自以为是。
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例子: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正音:“愎”,读作“bì”,不能读作“fù”。
辨析:“刚愎自用”和“我行我素”;都有“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己做自己的”意思。但“刚愎自用”含贬义;偏重在“顽固任性;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偏重在“照平常的一套去做。”
歇后语: 木梳给别人 —— 刚愎自用
谜语: 最自以为是的人 (谜底:刚愎自用)
故事: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刚愎自用的详细解释
【释义】
愎,任性、固执。“刚愎自用”指性情倔强,自以为是。#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师心自用”
【典源】
#《左传・宣公十二年》[1]
闻晋师既济,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令尹孙叔敖弗欲,曰:“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参曰:“若事之捷,孙叔为无谋矣。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得食乎?”[2][3],[4]言于王曰:“[5]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6][7]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且[8],若[9]何?”王[10]之,告令尹,改乘辕而北之,[11]于[12],以待之。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2]令尹:春秋时,楚国的执政官,其职位相当于宰相。此指孙叔敖。
[3]南辕反旆:将车辆军旗回转南向。辕,车前用来套驾牲畜的两根直木,左右各一。此指车辆。旆,音pèi,指军旗。
[4]伍参:春秋时楚国人,伍奢之父,生卒年不详。为楚庄王所宠幸之臣。
[5]晋:国名,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及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6]先縠:春秋时晋国大夫,生卒年不详。又称原縠,因食采于彘,故又称彘子。縠,音hú。
[7]刚愎:固执己见,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见。愎,音bì,任性、固执。
[8]君而逃臣:楚庄王为君,晋师统帅为臣,君畏臣而逃。
[9]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因社稷为帝王所祭拜,后用来泛称国家。
[10]病:以此为忧,为其所困。
[11]次:驻扎。
[12]管:郑国地名,地约在今河南省郑县。
参考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然则王者有嗜乎理义也,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祸福亦不同。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言谈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见权亲势,及有富厚者,不论其材,不察其行,敺而教之,阿而谄之,若恐弗及。
【典故】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春秋鲁宣公十二年时,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晋国于是派荀林父等人率军前往援助郑国。当晋军正要渡河时,却听说郑国已经和楚国讲和,而统帅荀林父在分析形势后,认为不能轻率地进军与楚国交战,因此就打算撤兵回国。然而大将先縠(hú)却不听指挥,自行率领军队渡过黄河,去追击楚军。荀林父发觉后,已无法阻止,只好下令全军前进。楚王听说晋军已经渡河追来,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孙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命令军队继续南撤回国。但是大夫伍参却力劝楚王应该出兵与晋军交战,他认为晋军的荀林父才刚新任统帅,威信不高;而将军先縠又固执刚愎,不听指挥;其余将领也都意见不一,使得部下无所适从。这时若是楚军出战,必定可以胜利。楚王听了伍参的话,就下令停止撤退,回师北进,迎击晋军,果然打败了晋军。后来“刚愎自用”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用来形容先縠的“刚愎”一语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性情倔强,自以为是。
【书证】
- 01.宋・陈抟《心相编》:“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 02.《宋史・卷三六九・张俊等传》:“论曰:『……曲端刚愎自用,轻视其上,劳效未著,动违节制,张浚杀之虽冤,盖亦自取焉尔。』”
- 03.《金史・卷一○三・纥石烈桓端列传》:“徐州行枢密院石盏女鲁欢刚愎自用,诏桓端以本官权签枢密院事,往代之。”
- 04.《明史・卷一六二・章纶列传》:“疏既上,纶复独奏给事中王让不赴考察,且言明刚愎自用,己言多不见从,乞与明俱罢。”
- 05.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二・吏部・大计部院互讦》:“各堂上官不从臣言,而都御史高明,刚愎自用,十三道御史岂无一人可斥?高明心怀不公。”
- 06.《清史稿・卷一四九・交通志一》:“盛宣怀刚愎自用,不洽舆情,已可概见,应如何惩处,以儆将来。”
- 07.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四:“洪(素人)在部时,某相国问:『汝向人说我刚愎自用,有之乎?』”
【用法】
语义形容性情倔强,固执己见。贬义。
类别用在“固执专断”的表述上。
例句
①想不到他如此刚愎自用,怎么劝都没用。
②当主管的切忌刚愎自用,才能察纳雅言。
③对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说道理,仿佛在对牛弹琴。
④他怎么不怪自己刚愎自用,却怪别人不配合呢?
⑤这个人素性刚愎自用,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去。
⑥几次劝他,他似乎从未听进,如此刚愎自用,如何是好?
⑦老王一向刚愎自用,无论别人怎么反对,他就是要硬干。
⑧楚霸王刚愎自用,不听亚父范增之言,终至兵败,自刎乌江。
⑨如果过分坚持己见,别人就会以为你是刚愎自用,而不愿提供意见了。
⑩他总是自以为是,从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得令人无法忍受。
⑪哪知我们老板是个刚愎自用的人,我们将利害关系说破嘴了,他还是我行我素。
【辨识】
同义“刚愎自用”及“师心自用”都有固执己见,不接受他人意见的意思。
异义“刚愎自用”侧重于态度强硬、任性而固执;“师心自用”则自以为是而固执。
形音愎,音ㄅ|ˋ。任性、固执。不可写作“复”。
例句
刚愎自用 | 师心自用 | 例句 |
---|---|---|
✅ | ✅ | 当主管的切忌刚愎自用,才能察纳雅言。 |
✅ | ❌ | 这个人素性刚愎自用,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去。 |
刚愎自用的翻译
- obstinate and self…willed
- 強情でてんで人の意見(いけん)を聞かない
- самодурство
- n'en faire qu'à sa tête(entêt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