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iěrdàozhōng

塞耳盗钟

拼音 sāi ěr dào zhōng 怎么读

注音 ㄙㄞ ㄦˇ ㄉㄠˋ ㄓㄨㄥ

繁体 塞耳盜鐘

塞耳盗钟的意思

折叠展开

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例子《魏书·尔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招,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

故事 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把他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

塞耳盗钟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掩耳盗铃”。见“掩耳盗铃”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掩耳盗铃”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掩耳盗铃”之“”,典源作“”。“”同“”。春秋时,晋国的范吉射被智伯消灭后,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钟,想把他偷走。可是这钟实在是太大了,根本无法背走,于是就打算把钟敲碎后再一块一块的拿走。可是一动手敲,钟便发出洪亮的响声。他怕这钟声会引来他人的抢夺,于是急忙将自己双耳摀住,以为这样自己听不见,那么别人也就听不到了。后来这个愚蠢行为的故事被浓缩成“掩耳盗铃”,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且妄想借以瞒骗他人。出现“掩耳盗铃”的书证如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列朝・朝觐官进献》:“夫既曰官银,那有无碍之理,真掩耳盗铃也。”然而从古书里的记载,却不难看出早期文献的“”都是作“”,例如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用的就是“盗钟掩耳”,《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又省作“盗钟”。

【书证】

  • 01.《魏书・卷七四・尒朱荣列传》:“使奸竖专朝,贼臣乱纪,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钟)。”

塞耳盗钟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āi,sài,sè), 土部,共13画

㈠ 塞 [ sāi ]

①. 堵,填满空隙。 如: 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②.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 如: 活塞。塞子。

㈡ 塞 [ sài ]

①. 边界上险要地方。 如: 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㈢ 塞 [ sè ]

①.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 如: 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

读音(ěr), 耳部,共6画

①.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 如: 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②. 像耳朵的东西。 如: 木耳。银耳。

③.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 如: 耳房。鼎耳。

④. 听说。 如: 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⑤.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 如: 想当然耳。

⑥.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 如: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读音(dào), 皿部,共11画

①.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 如: 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②.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 如: 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读音(zhōng), 钅部,共9画

①.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 如: 警钟。编钟(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钟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②. 计时的器具。 如: 钟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钟。钟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③.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 如: 钟头(小时,如“开了一个钟钟的会”)。

④. 杯子。

⑤. 集中,专一。 如: 钟情(感情专注)。钟爱(特别爱)。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