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ōngěrwén

充耳不闻

拼音 chōng ěr bù wén 怎么读

注音 ㄔㄨㄥ ㄦˇ ㄅㄨˋ ㄨㄣˊ

繁体 充耳不聞

充耳不闻的意思

折叠展开

充:塞住;闻:听。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出处清・李渔《奈何天・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对别人的意见不在意。

例子这里袁伯珍只装作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九回)

正音”,读作“chōng”,不能读作“cōng”。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充耳不闻”和“不闻不问”都有“对事物冷淡、不关心”的意思。但“充耳不闻”指冷淡;不关心的行动;比较具体;“不闻不问”指冷淡、不关心的态度;比较概括。

歇后语 1. 聋子打铃 —— 充耳不闻
2. 对牛弹琴 —— 充耳不闻
3. 聋子戴耳机 —— 充耳不闻

谜语 1.(谜底:充耳不闻)
2.(谜底:充耳不闻)
3. 装聋 (谜底:充耳不闻)
4. 聋子打铃 (谜底:充耳不闻)

充耳不闻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塞住耳朵,装作没听见。※语或本《诗经・邶风・旄丘》郑玄・笺。后用“充耳不闻”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不闻不问

【典源】

※《诗经・邶风・旄丘》郑玄・笺[1]

《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2][3]。”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

注解

[1]笺:注释的一种。

[2]褎如:即“褎然”,服饰华美的样子。亦可引申为态度傲慢自大的样子。褎,音yòu

[3]充耳:塞住耳朵。亦指古冠冕旁的瑱玉,下垂及耳。

【典故】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期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而成,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中国文学总集之祖。郑玄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治学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郑玄解说《诗经》,宗于《毛传》,如果《毛传》讲得不明确、太简略,郑氏便加以补充发挥,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了不和《毛传》原有注文相混,便称为“”,好像今天人读书有自己意见时,写在一张纸条黏在书上的“笺识”。《诗经・邶风・旄丘》这篇诗是在抗议卫国君臣对避难来卫的黎国君民不理不睬。郑玄对这里“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的解说较为清楚,大意是说:“叔、伯这些卫国君臣,穿得很华丽,显出一股高高在上傲人的气势,但是对于黎国君民呼救的声音,却装作没听见。”“充耳”在此有两层意思,它本来可以指冠冕垂于耳旁的玉饰,在此又可以指声音进入了耳朵(,却不闻不问)。后来就从这里演变成“充耳不闻”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塞住耳朵,装作没听见。亦用来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

【书证】

  • 01.清・李渔《奈何天》第三○出:“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 02.《大马扁》第四回:“(康有为)志在把些政治言论打动余成各来听。奈余成各视他如见肺肝,任他说得天花乱坠,总如充耳不闻。”
  • 03.《官场维新记》第九回:“这里袁伯珍只装做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

【用法】

语义装作没听见。

类别用在“听而不闻”的表述上。

例句

他只要一专心,屋外隆隆的车声,他都可以充耳不闻

虽然满屋子的人声吵杂,他却似充耳不闻般地看他自己的书。

语义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

类别用在“固执自信”的表述上。

例句

弟弟充耳不闻的倨傲态度,令母亲伤透了心。

他对你的意见都充耳不闻,能算是尊重你吗?

他对师长的劝告一概充耳不闻,不知该拿他怎么办。

我已经一再劝告他,他却总是充耳不闻,实在令人生气。

身为主管,如果对部属意见都充耳不闻,就算不得是位好主管。

【辨识】

同义“充耳不闻”及“不闻不问”都有不关心、不理睬的意思。

异义“充耳不闻”适用于对他人所发出的声音、提出的意见没有反应的情况;“不闻不问”适用范围较广,凡对发生的事不关心、不过问的情况皆可使用。

例句
充耳不闻不闻不问例句
对于别人的劝告,他总是充耳不闻,实在令人生气。
有些家长忙到对孩子的功课向来不闻不问

充耳不闻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hut one's ears and refuse to listen
  2. 耳(みみ)をふさいで聞こうとしない
  3. оставáться глухим
  4. faire la sourde oreille à

充耳不闻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ōng), 儿部,共6画

①. 满、足。 如: 充足。充实。充分(fèn )(➊足够;➋尽量)。充沛。充裕。

②. 填满,装满。 如: 填充。充满(➊填满,布满;➋充分具有)。充耳不闻。充电。汗牛充栋。

③. 当,担任。 如: 充当。充军。

④. 假装。 如: 冒充。充数(shù)。

⑤. 姓。

读音(ěr), 耳部,共6画

①.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 如: 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②. 像耳朵的东西。 如: 木耳。银耳。

③.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 如: 耳房。鼎耳。

④. 听说。 如: 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⑤.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 如: 想当然耳。

⑥.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 如: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wén), 门部,共9画

①. 听见。 如: 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②. 听见的事情,消息。 如: 新闻。传闻。见闻。

③. 出名,有名望。 如: 闻人。闻达。

④. 名声。 如: 令闻(好名声)。丑闻。

⑤. 用鼻子嗅气味。 如: 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⑥.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