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āi

U+54C0
汉语字典

6画

形声字

YEU

YRHV

SJRH

00732

0755

1607

54C0

[412513534] 点、横、竖、横折、横、撇、竖提、撇、捺

哀字概述

折叠展开

〔哀〕字拼音是āi

〔哀〕字仓颉码是YRHV 五笔是YEU 四角号码是00732 郑码是SJRH 中文电码是0755 区位码是1607

〔哀〕字的UNICODE是54C0。 十进制为21696,UTF-32:000054c0,UTF-8:E5 93 80。

〔哀〕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哀〕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哀〕字的近义字是

〔哀〕字的反义字是

〔哀〕字的异体字是

哀的笔顺

折叠展开

哀的意思

折叠展开

āi

基本解释

悲痛。悲~。~求。~叹。~鸣。~思。~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

悼念。~悼。默~。

旧时称死去母亲。~子(a。母丧而父存;b。古称居父母丧的人)。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2.同本义grieved; sorrowful

哀,闵也。 —— 《说文》哀,痛也。 —— 《广雅》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孟子》。注:“伤也。”呜呼哀哉。 —— 《柳敏碑》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礼记·檀弓》僵卧孤村不自哀。 ——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哀咜(悲哀叹息);哀诏(皇上驾崩后,新君通告全国的文书);哀哉(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哀毁骨立(形容对父母的故去非常悲哀,以致瘦得皮包骨了)

3.形容声音凄清尖锐desolate

杜鹃啼血猿哀鸣。 ——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哀弦(悲凉的弦乐声);哀笳(悲凉的胡笳声);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

动词

1.同情,怜悯pity; sympathize with

君将哀而生之乎。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 《穆天子传》 。

哀恕(同情宽恕)

2.慰问;哀悼express sympathy and solicitude for; mourn or grieve for the deceased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哀文(哀辞)

3.哀求supplicate; beg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 —— 《聊斋志异·妖术》。

哀请(哀告,哀求;苦苦请求);哀祈(哀求)

4.通“”。爱护care for; cherish

国虽弱,令必敬以哀。 —— 《管子·侈靡》各哀其所生。 —— 《淮南子·说山》见与之友,几于不亲;见哀之交,几于不结。 —— 《管子·形势》人主胡可以不务哀。 —— 《吕氏春秋·报更》

5.哀叹bemoan; bewail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 杜牧《阿房宫赋》

名词

姓。

āi

详细解释

1.怜悯。

《诗经•小雅•鸿鴈》:“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2.悲伤。

《楚辞•屈原•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3.爱惜。

《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汉•高诱•注:“哀,爱也。”

4.悼念。

默哀。

悲痛忧伤的情绪。

节哀顺变。

死了母亲的。参见“哀子”条。

āi

详细解释

1.悲痛;忧伤。

哀愁、哀怨、哀兵必胜、哀莫大于心死。

2.追怀死者。

默哀、致哀、哀悼。

3.怜惜;同情。

哀怜、哀矜勿喜。

4.传统讣闻上称死了母亲的(人)。

哀子、哀女、孤哀子。

5.姓。

哀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36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88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116頁,第1

唐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正韻》:於開切,𡘋音唉。
說文》:閔也。
玉篇》:哀傷也。
書・大誥》:允蠢鰥寡,哀哉。
詩・豳風》:哀我人斯。

又,《爾雅・釋訓》:哀哀悽悽,懷報德也。
詩・小雅》:哀哀父母。

又,憐也、愛也。
呂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

又,《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註〕哀駘,𨢄貌。它,其名。

又,《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又,姓。
風俗通》:魯哀以後,因諡爲姓。
前漢・王莽傳》:梓潼人哀章。
姓譜》:宋有哀長吉。
正字通》:明嘉靖進士哀貞,上命攺哀爲衷。

又,國名。
後漢・南蠻傳》:哀牢人皆穿鼻儋耳。

又,叶於希切,音衣。
詩・小雅》: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又〕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維以吿哀。

注解

〔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哀〕字拼音是ā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衣、口,五行属

〔哀〕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是悲痛;悲伤。

〔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āi] ⑴ 悲痛⑵ 悼念⑶ 旧时称死去母亲

哀的康熙字典解释由hoo星座易学网整理。哀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哀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烏開切頁碼44頁,第25

哀閔也。从口衣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遏開反頁碼134頁,第4行,第1

哀閔也。從口衣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烏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41頁,第7許惟賢107頁,第9

哀閔也。

段注閔,弔者在門也。引伸之凡哀皆曰閔。

从口。衣聲。

段注烏開切。古音在十五部。

白话解释

哀,怜悯。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衣”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口、衣聲。從口,表示口中所發出的聲音;從衣,表示音讀。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都承金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哀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3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127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109頁
4說文校箋第59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52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83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40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845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85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4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59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461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2252頁【補遺】第16320頁
14通訓定聲第2249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33頁【崇文】第529頁
16說文句讀第173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137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144頁,第4字

哀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ad, mournful, pitiful; pity
  2. Trauer (S)​, (seelischer)​ Schmerz (S)​, Kummer (S)​, Ai (Eig, Fam)
  3. douleur, être affligé, lamentation, pitié

哀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哀(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哀(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哀(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哀(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哀(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哀(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曾侯乙墓

哀(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哀(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哀(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哀(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哀(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哀(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哀(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哀(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哀(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哀(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哀(传抄·宋·隶释 隶续) 传抄 隶释 隶续

哀(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哀(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哀(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哀(传抄·宋·古文砖) 传抄 古文砖

哀(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哀(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