𦠪字概述
〔𦠪〕字拼音是xī
〔𦠪〕字仓颉码是OOOOB 五笔是WWWW 郑码是ODOO
〔𦠪〕字的UNICODE是2682A。 十进制为157738,UTF-32:0002682a,UTF-8:F0 A6 A0 AA。
〔𦠪〕字的异体字是 腊
𦠪的意思
𦠪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61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986頁,第27字
標點整理本: 第952頁,第33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思積切,音昔。
《說文》: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
《周禮・天官》: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註〕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鍛脩。腊,小物全乾者。
《易・噬嗑》:六三,噬腊肉。〔疏〕腊是堅剛之肉也。
音又,久也。
《禮・郊特牲》猶明淸與醆酒於舊澤之酒也。〔註〕爲其味厚腊毒也。〔釋文〕腊,音昔。
《隱義》云:腊,久也,久酒有毒。
《前漢・五行志》:味厚者腊毒。〔註〕腊,久也,味厚者爲毒久也。
例又,極也。〈鄭語〉:毒之酋腊者,其殺也滋速。〔註〕腊,極也。
例又,亟也。〈周語〉:厚味實腊毒。〔註〕腊,亟也。
例又,措也。
《釋名》:齊人云搏腊,搏腊猶把作,麤貌也。荆州人曰麤麻、韋草,皆同名也。麤,措也,言所以安措之也。
音又,官名。
《周禮・天官・獸人》:凡獸入于腊人。又,體皴也。
《山海經》:錢來之山有獸焉,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註〕治體皴。腊,音昔。
注解
〔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腊〕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à、x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昔,五行属火。
〔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à] ⑴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⑵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⑶ 姓。㈡ [xī] ⑴ 干肉:“噬~肉,遇毒。”⑵ 晾干:“燃得而~之以为饵。”⑶ 皮肤皴皱。
𦠪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思積切頁碼第217頁,第26字續丁孫
㫺
異體昔
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
𦠡
異體𦠪、𣊦、𦝙、腊
籀文从𠕎。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日、从𡿧,葉玉森以為『古人殆不忘洪水之災,故制昔字取誼於洪水之日。』」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思益反頁碼第556頁,第3行,第1字述
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說。
鍇注臣鍇曰:「者,肉開析之,象俎左㫄,亦象切肉也。指事。」
反切………頁碼第556頁,第4行,第1字述
籒文從肉。
鍇注臣鍇曰:「下更象肉胾也,今人作腊即此也。上同。」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思積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227頁,第5字許惟賢第539頁,第6字
乾肉也。
段注《周禮・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膴胖之事。鄭云: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若今涼州烏翅矣。腊,小物全乾者。鄭意大曰乾肉。小曰腊。然官名腊人。則大物亦偁腊也。故許渾言之。
从殘肉。
段注謂𠈌也。象形。
日㠯晞之。
段注昨之殘肉。今日晞之。故从日。鄭注腊人云:腊之言夕也。此可證《周禮》故作昔字。後人改之。㫺者古文。籒文增肉作𦠪。於義爲短。昔肉必經一夕。故古叚昔爲夕。《穀梁》經辛卯昔恆星不見,《左傳》爲一昔之期,《列子》昔昔夢爲君皆是。又引伸之則叚昔爲昨。又引伸之則以今昔爲今古矣。今古之義盛行而其本義遂廢。凡久謂之昔。《周禮》。昔酒。鄭云:今之酋久白酒。《周語》。厚味實腊毒。韋云:腊,亟也。讀若酋昔酒焉。味厚者其毒亟也。韋意久與亟義相成。積之久則發之亟。思積切。古音在五部。
與俎同意。
段注爼从半肉。且薦之。㫺从殘肉。日晞之。其作字之恉同也。故曰同意。
籒文从肉。
段注今隷作腊。專用諸脯腊。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釋名》訓較,《說文》訓長。昔酒即今所謂陳酒也。
借為夕,左氏「一昔之期」即「一夕之期」。
《釋名》訓較,《說文》訓長。昔酒即陳酒也。
乾肉也,昔酒即陳酒也。
白话解释
昔,干肉。字形用殘肉状的作边旁,日字边表示用太阳晒干这些残肉。“昔”字用“”作边旁,跟“俎”字用“”作边旁,字理相同。
字形解说
昔,甲骨文從橫水、從日,像洪水氾濫斂蓋旭日形,已借用為上古難忘的過去、昔日的用法。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字至金文,昔字從水紋形有誤書作二冰形。戰國文字昔字有訛日為田。篆文復誤理解為殘肉形。《說文》:「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籒文更誤增從肉,理解為腊字。隸、楷字形更是篆文的訛變。
昔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28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52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2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76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65頁,第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953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646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528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410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69頁,第1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73頁,第1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213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846頁【補遺】第1701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848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80頁【崇文】第231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886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537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285頁,第1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431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657頁,第8字 |
𦠪的字源字形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