鄘
笔顺 反馈

复制

yōng ㄩㄥ

U+9118
汉语字典

11画

形声字

YVEB 86 、 OVEB 98

IBNL

TGLY

07227

9118

[4135112511252] 点、横、撇、横折、横、横、竖、横折钩、横、横、竖、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鄘字概述

折叠展开

〔鄘〕字拼音是yōng

〔鄘〕字仓颉码是IBNL 五笔是YVEB 86 、 OVEB 98 四角号码是07227 郑码是TGLY

〔鄘〕字的UNICODE是9118。 十进制为37144,UTF-32:00009118,UTF-8:E9 84 98。

〔鄘〕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汉字

鄘的意思

折叠展开

yōngㄩㄥ

基本解释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邑,庸声。邑,表示城邑或区域。本义:古国名。周武王灭商后,使其弟蔡叔居之) 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汲县北Yong state

1yōngㄩㄥ

详细解释

1.国名。周代诸侯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境内,周武王封管叔监殷于此。

2.城市。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宋城旧鄘及桑林之门而守之。”晋•杜预•注:“旧鄘,故城也。”

3.姓。如明代有鄘琼。

2yúng

详细解释

(一)之又音。

yōngㄩㄥ

详细解释

1.古国名。周朝诸侯国,在今河南新乡西北。

2.〈书〉城市。

宋城旧鄘及桑林之门而守(《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3.姓。

鄘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55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276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1262頁,第27

廣韻》、《集韻》、《韻會𡘋餘封切,音庸。
說文》:南夷國也。

又,《集韻》:紂畿內地名。互詳前邶字註。又,城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宋城舊鄘。〔註〕舊鄘,故城也。

又,姓。
正字通》:鄘國絕,子孫因氏。

注解

〔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鄘〕字拼音是yō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庸、⻏,五行属

〔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ōng] ⑴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鄘的康熙字典解释由hoo星座易学网整理。鄘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鄘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余封切頁碼210頁,第5

鄘南夷國。从邑庸聲。

附注段玉裁注:「今字庸行而鄘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與恭反頁碼538頁,第7行,第1

鄘南夷國。從邑庸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余封切古音第九部頁碼1172頁,第1許惟賢515頁,第5

鄘南夷國。

段注《牧誓》有庸蜀。《左傳》文十六年。庸人率羣蠻以叛楚。楚滅之。杜曰:庸今上庸縣。屬楚之小國。按二志漢中郡皆有上庸縣。今湖北鄖陽府竹山縣東四十里有故上庸城。尚書庸地在漢水之南。南至江尚遠。僞傳云在江南,非也。今字庸行而鄘廢。於《詩・風》之邶庸作鄘。皆非也。又按南夷國當作漢南國。

从邑。庸聲。

段注余封切。九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南夷國,與邶、鄘、衛異。邶鄘衛之鄘只應作庸。

鄘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14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533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411頁
4說文校箋第267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257頁,第17字
6說文今釋第92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597頁,第5字
8說文探原第344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6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63頁,第26字
11標注說文第264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213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661頁【補遺】第16991頁
14通訓定聲第15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62頁【崇文】第2245頁
16說文句讀第854頁
17章授筆記第277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321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40頁,第2字

鄘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tate in Henan province
  2. (nom de famille)​

鄘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鄘(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鄘(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鄘(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鄘(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鄘(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鄘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