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ruò ㄖㄨㄛˋ ㄖㄜˇ

U+82E5
汉语字典

5画

象形字

ADKF

TKR

EGJ

44604

5387

4084

82E5

[12213251] 横、竖、竖、横、撇、竖、横折、横

若字概述

折叠展开

〔若〕字拼音是ruò,rě

〔若〕字仓颉码是TKR 五笔是ADKF 四角号码是44604 郑码是EGJ 中文电码是5387 区位码是4084

〔若〕字的UNICODE是82E5。 十进制为33509,UTF-32:000082e5,UTF-8:E8 8B A5。

〔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若〕字的异体字是

若的笔顺

折叠展开

若的意思

折叠展开

1ruòㄖㄨㄛˋ

基本解释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约计。~干( gān )。~许。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顺从:“曾孙是~。”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详细解释

动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同本义be obedient to

若,顺也。 —— 《尔雅·释名》万民是若。 —— 《诗·鲁颂·阙宫》天子是若。 —— 《诗·大雅·烝民》有孚禺若。 —— 《易·观》钦若昊天。 —— 《书·尧典》不逢不若。 —— 《左传·宣公三年》

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3.如同;像like; as if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 —— 《墨子·尚贤中》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 —— 《庄子·逍遥游》关山度若飞。 —— 《乐府诗集·木兰诗》天涯若比邻。 —— 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

4.择菜trim vegetables

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 —— 《说文》

5.引申为选择choose

《晋语》秦穆公曰:“夫 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 —— 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6.同,相当be equal to

彼与彼年相若也。 —— 韩愈《师说》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 《孟子》

7.及;到arrive

病未若死。 —— 《国语》

8.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match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 —— 《礼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战国策·齐策》

9.诺,应允,后作“promise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 —— 《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步骑之所蹂若。 ——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10.对付,处置treat with; 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 —— 《左传·僖公十五年》

代词

1.如此,这样such

出若入若。 —— 《荀子·王霸》。注:“如此也。”织自若。 —— 《战国策·秦策》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孟子·梁惠王上》

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2.你 [们] ;你 [们] 的you; your

若,汝也。 —— 《小尔雅》惟若宁候。 —— 《考工记·梓人》若则有常。 —— 《仪礼·士昏礼记》若肯发兵助我乎? —— 《汉书·匈奴传上》若不恭命。 —— 《墨子·明鬼下》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 《国语·晋语四》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史记·陈涉世家》若辈得无苦贫乎。 —— 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3.其;他的 he; his——用于他称。

今人处若国得罪。 —— 《墨子·天志下》

4.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this。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5.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where。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6.这么;那么。用同“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纪。 —— 《红楼梦》

连词

1.假如;如果if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反国,将为乱。 —— 《史记·赵世家》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 —— 《左传·隐公十一年》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天若有情天亦老。 —— 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2.至于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3.或;或者or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 《汉书·高帝纪》若有会同。 —— 《周礼·稍人》

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4.与,和and

旅王若公。 —— 《书·召诰》

5.but

抑若扬兮。 —— 《诗·齐风·猗嗟》宠辱若惊。 —— 《老子》。顾注:“而已”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 —— 《三国志·魏志》

名词

1.禾秆皮stem' s skin

稣,杷取禾若也。 —— 《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2.香草名。

杜若,香草。 —— 《说文》华采衣兮若英。 —— 《楚辞·云中君》顺微风,挥若芳。 —— 傅毅《舞赋》。注:“杜也。”衡兰芷若。 —— 《汉书·司马相如传》

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3.灵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4.秦、汉时县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5.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6.姓。如:若口引(复姓)

助词

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样子”

用史巫纷若,吉。 —— 《易·巽卦》有孚颗若。 —— 《易·观卦》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 《诗·小雅·裳裳者华》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诗·卫风·氓》

2.用于句首。

若昔朕其逝。 —— 《书·大诰》

3.另见 rě。

2ㄖㄜˇ

基本解释

〔般若〕见“般3”。

详细解释

1.见“般若”( bōrě ):智慧(佛经用语)

2.另见 ruò。

1ruòㄖㄨㄛˋ

详细解释

1.一种香草。

《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2.姓。如汉代有若章。

1.顺从。

《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2.及、比得上。

《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奈。

《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1.如果、假如,表示假设。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2.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

《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3.或、或者,表示选择。

《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1.乃、才。

《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2.似、好像。

《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欣喜若狂、旁若无人。

1.你、你的。

《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如此、这样。

《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2ㄖㄜˇ

详细解释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1ruòㄖㄨㄛˋ

详细解释

1.像。

寥若晨星、大智若愚、天涯若比邻。

2.用在动词前,表示所说的事大概是这样,相当于“好像”。

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有所失。

3.连词。连接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书〉代词。称谈话的对方,相当于“”、“你的”。

若辈、吾翁即若翁。

5.姓。

2ㄖㄜˇ

详细解释

参见【般若】。

若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51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023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991頁,第11

古文: 𦱡𦱶𧁇

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𡘋音弱。
說文》:若,擇菜也。

又,《玉篇》:杜若,香草。
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
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又,順也。
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
詩・小雅》:曾孫是若。

又,汝也。
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又,如也。
書・盤庚》:若網在綱。

又,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又,語辭。
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又,若若,垂貌。
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𫆀

又,《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又,若木。
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
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又,水名。
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又,姓。
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又,《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又,般若,梵語謂智慧也。
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又,《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又,人賒切,音婼──蜀地名。
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
三略》:尊𤰞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
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注解

〔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若〕字是多音字,拼音是ruò、rě,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右,五行属

〔若〕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是顺从。

〔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ruò] ⑴ 如果,假如⑵ 如,像⑶ 你,汝⑷ 约计⑸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⑹ 顺从:“曾孙是~。”⑺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⑻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⑼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⑽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⑾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rě] ⑴ 〔般若〕见“般3”。

若的康熙字典解释由hoo星座易学网整理。若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若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而灼切頁碼28頁,第23

異體若

若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

附注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案:卜辭諸若字象人舉手而跽足,乃象諾時巽順之狀,古諾與若為一字,故若字訓為順。古金文若字與此畧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如約反頁碼101頁,第3行,第1

若擇菜也。從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

鍇注臣鍇曰:「擇之順手也,故訓左右手也。《本草》杜若苗似䕬根,似旋覆也。此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古音第五部頁碼171頁,第2許惟賢74頁,第13

若擇菜也。

段注《晉語》。秦穆公曰:夫晉國之亂。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爲朝夕之急。此謂使誰先擇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訓擇。擇菜引伸之義也。

从艸右。右手也。

段注此會意《毛傳》曰:若,順也。於雙聲叚借也。又假借爲如也,然也,乃也,汝也。又兼及之詞。五部。

一曰杜若,香艸。

段注此別一義。此六字依《韵會》。恐是鉉用鍇語增。今人又用鉉本改鍇本耳。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乃爾雙聲。

乃爾雙聲。順也=如。○引申馬食,再引申為人食。

白话解释

若,择捡菜蔬。字形采用“艸、右”会义,“右”表示与“手”有关。另一种说法认为,“若”是“杜若”,是一种香草。

字形解说

字始見殷商甲文,像人跪坐雙手整理頭髮形,故有順意、諾意,又有借為「如」的用法。金文字有增口。至戰國文字的字首頭髮形訛為屮為艸,雙手人跽形則改作又,從口的文飾仍保留。秦簡字形已與篆文相同。《說文》:「若,擇棻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段注:「此會意。《毛傳》曰:『若,順也。』於雙聲叚借也。又假借為如也、然也、乃也、汝也,又兼及之詞。」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

若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3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86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81頁
4說文校箋第39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32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117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2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6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79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2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38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31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832頁【補遺】第16254頁【後編】第18220頁
14通訓定聲第1839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8頁【崇文】第389頁
16說文句讀第116頁
17說文新證第69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50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一冊,第525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88頁,第13字

若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if, supposing, assuming; similar
  2. als ob... , ob, sofern , scheinen, deuchen , wie
  3. si, comme, supposé que

若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若(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若(甲骨文·商·𠂤历间) 甲骨文 𠂤历间

若(甲骨文·商·子组) 甲骨文 子组

若(甲骨文·商·花东子卜辞)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若(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若(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若(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若(甲骨文·商·何组) 甲骨文 何组

若(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若(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若(金文·商·商) 金文

若(金文·商·商或西周早期)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若(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若(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若(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若(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若(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若(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若(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若(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若(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若(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若(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若(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若(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若(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若(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若(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若(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若(石经·魏·三体石经) 石经 三体石经

若(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若(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若(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若(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若(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若(传抄·宋·隶释 隶续) 传抄 隶释 隶续

若(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若(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若(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若(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若(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若(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