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字概述
〔端〕字拼音是duān
〔端〕字仓颉码是YTUMB 五笔是UMDJ 四角号码是02127 郑码是SULG 中文电码是4551 区位码是2243。
〔端〕字的UNICODE是7AEF。 十进制为31471,UTF-32:00007aef,UTF-8:E7 AB AF。
〔端〕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一级汉字。
〔端〕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常用字。
〔端〕字的异体字是 耑
端的笔顺
端的意思
端耑
duānㄉㄨㄢ基本解释
①正,不歪斜。~正(①事物不歪斜;②正派,正确;③使端正)。~丽。~然。~庄。~秀。~静。~坐。
②正派,正直。~方。~直。~重( zhòng )。品行不~。
③事物的一头。~的( dì )(①事情的经过,底细;②的确,果然;③究竟。均亦称“端底”)。~倪。~详。事~。争~。
④用手很平正地拿。~盆。~碗。~茶。把问题~出来说清楚。
⑤姓。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立,耑( duān )声。本义:站得直。
2.同本义straight。
端,直也。 —— 《说文》。按:“立容直也。”端,正也。 —— 《广雅·释诂一》以端其位。 —— 《礼记·祭义》端行颐霤如矢。 —— 《礼记·王藻》振书端书于君前。 —— 《礼记·曲礼》
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3.端正。引申为正直upright; proper。
水至平,端不倾。 —— 《荀子·成相》选天下之端士。 —— 汉· 贾谊《治安策》
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写得工整);端悫(端正笃实。悫:诚笃)
名词
1.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end。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东坡右手执卷端。 —— 明· 魏学洢《核舟记》
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2.首;顶端top。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 —— 宋· 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3.开头 beginning。
发端;开端
4.征兆 omen。
端兆(端倪;迹象)
5.头绪main threads。
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 —— 《三国志·郭嘉传》
端序(头绪;条理)
6.边际 limit。
端涯(边际)
7.思绪;心绪 train of thought。
端忧(闲愁;深忧)
8.事由;原委cause。
祸集非无端。 —— 西晋· 陆机《君子行》
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犹言正本清源);争端;衅端
9.借口 pretext。为了掩盖真正意图或情况而声称的目的、动机或装出来的外表。
借端;无端闹事
10.项目;种类 kind。
举其一端;变化多端
11.周代礼服a kind of gown。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 —— 《论语·先进》其齐服,有玄端素端。 —— 《周礼》
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端衰(古丧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
12.办法approaches; ways; means。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 《史记·魏公子列传》
动词
1.详审 look sb. up and down。
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准目标)
2.手平举拿物 hold sth. level with both hands。
端饭上菜;端茶送出(官员会客时,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来客久坐,谈话告一段落,端茶略饮,仆人就高喊“送客”,来客就立刻告辞);端简(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端盒(托盘,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流露 speak out。
有什么想法都端出来
副词
1.确实;果真 really; indeed; if indeed。
端端的的(清楚,真实);端切(确实;详细)
2.究竟;到底after all; in the end。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 —— 《醉醒石》
端耑
duānㄉㄨㄢ详细解释
名
1.事物的两头皆称为“端”。
《论语•子罕》:“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尖端、末端、笔端。
2.事物的起始。
《孟子•公孙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开端、发端、挑起战端。
3.项目、方面。
鬼计多端、变化万端、举其一端。
4.心思、思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5.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通常一端约等于一疋。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除了文若虚,每人送缎子二端。”
6.姓。如明代有端孝思。
形
◎正、正直。
《礼记•玉藻》:“目容端,口容止。”《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品行不端。
动
1.以手托物。
端碗、端菜上桌。
2.摆。
端架子、把问题都端出台面上讨论。
副
1.到底、究竟。
宋•王安石〈龙泉寺石井〉诗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宋•陆游〈幽事〉诗:“余年端有几?风月且婆娑。”
2.果真。
宋•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词:“武昌南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端耑
duānㄉㄨㄢ详细解释
1.不偏斜;不弯曲。
端坐、端正。
2.正直;正派。
端庄、端重、品行不端、心术不端。
3.(物体的)一头。
上端、末端、顶端。
4.(事情的)起因或缘由。
端由、端兆、无端生事、借端闹事。
5.(事情的)头绪、项目或方面。
发端、思绪万端、诡计多端、变化万端。
6.情事;事故。
事端、祸端、弊端。
7.以双手承托。
端火锅、端著枪、端茶送水。
8.揭露;举出。
问题不要捂著了,端到桌面上来吧、把他干的那些事一件一件地端出来。
9.澈底除掉。
端了赌场、一举端掉了这个制毒窝点。
10.姓。
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立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86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872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835頁,第27字
古文: 耑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多官切,音偳。
《說文》:直也、正也。
《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
《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例又,《篇海》:萌也、始也、首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
《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
《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
《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
《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例又,《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例又,《增韻》:審也。
《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例又,專也。
《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例又,布帛曰端。
《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
《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例又,《周禮・春官》:其齊服有𤣥端、素端。鄭司農註:衣有襦裳者爲端。
《榖梁傳・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註〕端,𤣥端之服。〔疏〕其色𤣥,而制正幅無殺,故謂之𤣥端。
例又,地名。
《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又,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
《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
《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例又,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例又,宮門名。
《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例又,獸名。
《後漢・鮮𤰞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音又,《正韻》:尺兗切──與喘同。
《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音又,《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
《禮・月令》:諸侯𤣥端以祭,天子𤣥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音又,《韻補》叶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音又,叶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𨻰不僉,造此異端。
注解
〔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立部。
〔端〕字拼音是du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立、耑,五行属火。
〔端〕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立,耑( duān )声。本义是站得直。
〔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uān] ⑴ 正,不歪斜⑵ 正派,正直⑶ 事物的一头⑷ 用手很平正地拿⑸ 姓。
端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多官切頁碼第348頁,第6字續丁孫
端
直也。从立耑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反切顚歡反頁碼第846頁,第5行,第1字述
直也。從立耑聲。
鍇注臣鍇曰:「《春秋左傳》曰:『太伯端委。』端委,禮衣之幅正者。」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多官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997頁,第4字許惟賢第872頁,第7字
直也。
段注用爲發耑,耑緒字者叚借也。
从立。耑聲。
段注多官切。十四部。
白话解释
端,站直。字形采用“立”作边旁,采用“耑”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皆為從立、耑聲,只是形體筆勢略有不同而已。「立」為人張臂跨立地上的樣子,作為形符,表示義與站立有關;「耑」為植物初生之蒂,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端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86頁,第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866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6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45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13頁,第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492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541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059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193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72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30頁,第6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570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232頁【補遺】第1756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940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85頁【崇文】第353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434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914頁,第3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974頁,第5字 |
端字的翻译
- end, extreme; head; beginning
- Extremität (S), Pforte (S), Ende , Punkt
端的字源字形
楚〔战国〕 简 曾侯乙墓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关沮
秦 简 里耶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