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ㄋㄧˇ

U+64EC
汉语字典

14画

RXTH

QPKO

DRXI

57081

64EC

[12135311345452134] 横、竖钩、提、撇、竖弯钩、撇、横、横、撇、点、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竖、横、撇、捺

擬字概述

折叠展开

〔擬〕字拼音是nǐ

〔擬〕字仓颉码是QPKO 五笔是RXTH 四角号码是57081 郑码是DRXI

〔擬〕字的UNICODE是64EC。 十进制为25836,UTF-32:000064ec,UTF-8:E6 93 AC。

〔擬〕字的异体字是

擬的笔顺

折叠展开

擬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ㄋㄧˇ

基本解释

揣度,推測。《説文•手部》:“擬,度也。”《易•繫辭上》:“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效法;摹擬。《楚辭•王逸〈九思•怨上〉》:“復顧兮彭、務,擬斯兮二蹤。”

比擬;類似。《荀子•不苟》:“言己之光美,擬於舜、禹,參於天地,非夸誕也。”

指向;比劃。《漢書•蘇建傳附蘇武》:“(衛律)復舉劍擬之,武不動。”

打算;准備。《齊民要術•收種》:“至春,治取别種,以擬明年種子。”

擬定。《後漢書•公孫瓚傳》:“觀紹所擬,將必階亂。”

起草;撰寫。《宋史•李綱傳上》:“至是,(宋)齊愈論(李)綱三事之非,不報。擬章將再上,其鄉人嗛齊愈者,竊其草示綱。”

通“”。《漢書•揚雄傳上》:“枳棘之榛榛兮,蝯貁擬而不敢下。”

详细解释

1.形聲。从手,以聲。本義:揣度,猜測。

2.同本義conjecture

擬,度也。 —— 《說文》行止而擬度焉。 —— 《周禮·射人》注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 —— 《易·繫辭上》先生說的可單是擬題? —— 《儒林外史》

懸擬(憑空虛構);擬足(揣度腳步);擬度(揣度;推測);擬跡(揣度足跡);擬題(應試舉子揣度命題)

3.類似;比擬similar; analogous; compare

復舉劍擬之。 —— 《漢書·李廣蘇建傳》客以劍擬王,王頭隨墮湯中。(擬:比劃,作砍的樣子。「擬」後有「於」省略。客用劍向楚王一比劃,楚王的人頭就落到開水裏。 —— 晉· 幹寶《搜神記》)非它山可擬。 ——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不可擬小孤。擬之如天。 —— 清· 黃宗羲《原君》

擬主(自比作主人);擬製(比擬其規模製度);擬物(修辭方法之一。把人擬作物或把物擬作人,或把甲物擬作乙物);擬倫(比擬;倫比);擬容(形貌上的比擬);擬聖(比擬聖人);擬質(比擬)

4.效法 follow the example of

擬製(仿效帝王制度);擬法(效法);擬則(效法;模仿);擬跡(仿效);擬效(仿效);擬聖(仿效聖人);擬範(效法);擬學(仿效);擬憲(效法)

5.模仿imitate

衡乃擬 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 《後漢書·張衡傳》

模擬(模仿);擬經(模仿經典);擬水(古代祭祀儀式中模擬盥洗的動作);擬託(模擬假託);擬象(謂模仿其狀);擬貌(摹擬描摹);擬儀(模仿其法度;仿效)

6.打算intend

擬用左通政。 —— 清· 張廷玉《明史》

擬作(準備有所作爲);擬待(打算);擬蹤(打算達到);擬託(打算委託)

7.擬定 work out

擬用(擬定使用);擬論(指擬立爲太子之說);擬題(擬定題目)

8.起草draw up

命君擬旨。 ——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草擬(起草;初步設計);擬製(草擬製訂);擬奏(起草奏章;準備奏呈)

ㄋㄧˇ

详细解释

1.揣度、估量。

《易经•系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红楼梦•第九四回》:“究竟那些人能彀回家不能,未知著落,亦难虚拟。”

2.比照、相比。

《荀子•不苟》:“言已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南朝梁•沈约〈长安有狭斜行〉:“咸阳不足称,临淄孰能拟。”

3.摹拟、仿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撒盐空中差可拟。”《红楼梦•第四五回》:“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4.比划。

《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5.打算、想要。

唐•秦韬玉〈贫女〉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宋•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6.起草、编写。

《醒世恒言•卷二五•独孤生归途闹梦》:“那白氏把心中之事,拟成歌曲。”

草拟、如拟。

ㄋㄧˇ

详细解释

1.起草;设计。

草拟、拟稿、如拟、拟订方案。

2.打算;准备。

拟于近日启程、拟于下周举办。

3.模仿;仿照。

模拟、拟人、拟古、拟作。

4.相比;类似。

比拟、拟于尧、舜。

擬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97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460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408頁,第5

唐韻》:魚紀切;《集韻》、《韻會》:偶起切,𡘋疑上聲。
說文》:度也。
增韻》:準擬揣度以待也。
易・繫辭》:擬之而後言。〔疏〕擬度之而後言也。

又,像也、比擬也。
前漢・公孫弘傳》:管仲相齊有三歸,侈擬於君。〔註〕擬,疑也、言相似也。
後漢・張衡傳》:吾觀太𤣥,方知子雲妙極道數,乃與五經相擬。

集韻》或作譺,又作懝,《禮記》通作儗,《漢書》借作儀。

注解

〔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擬〕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疑

〔擬〕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手,以聲。本义是揣度,猜測。

〔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ǐ] ⑴ 揣度,推測。《説文•手部》:“擬,度也。”《易•繫辭上》:“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⑵ 效法;摹擬。《楚辭•王逸〈九思•怨上〉》:“復顧兮彭、務,擬斯兮二蹤。”⑶ 比擬;類似。《荀子•不苟》:“言己之光美,擬於舜、禹,參於天地,非夸誕也。”⑷ 指向;比劃。《漢書•蘇建傳附蘇武》:“(衛律)復舉劍擬之,武不動。”⑸ 打算;准備。《齊民要術•收種》:“至春,治取别種,以擬明年種子。”⑹ 擬定。《後漢書•公孫瓚傳》:“觀紹所擬,將必階亂。”⑺ 起草;撰寫。《宋史•李綱傳上》:“至是,(宋)齊愈論(李)綱三事之非,不報。擬章將再上,其鄉人嗛齊愈者,竊其草示綱。”⑻ 通“疑”。《漢書•揚雄傳上》:“枳棘之榛榛兮,蝯貁擬而不敢下。”

擬的康熙字典解释由hoo星座易学网整理。擬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擬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魚已切頁碼405頁,第2

擬度也。从手疑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牛以反頁碼972頁,第2行,第1

擬度也。從手疑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魚己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416頁,第2許惟賢1050頁,第4

擬度也。

段注今所謂揣度也。

从手。疑聲。

段注魚己切。一部。

白话解释

拟,揣度,推测。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疑”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手、疑聲。隸書、楷書同。「擬」的本義為揣度、估量,需要用手來進行這些動作,因此「擬」字從「手」為義符;從「疑」聲,可以看成兼義。依《說文》,「疑」字的本義為「惑也」,需要揣度、估量的東西,一般是屬於不確定、有疑惑的事物,因此「擬」字從「疑」聲,可以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擬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9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1022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768頁
4說文校箋第533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479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1764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98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96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62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18頁,第20字
11標注說文第511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423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882頁
14通訓定聲第659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056頁【崇文】第4221頁
16說文句讀第1740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82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120頁,第12字

擬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draft; intend, plan, propose
  2. planen (V)​, vorhaben (V)​, nachmachen (V)​, vergleichen (V)
  3. élaborer, établir, avoir l'intention de faire qch

擬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擬(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擬(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擬(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擬(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擬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