堋字概述
〔堋〕字拼音是péng,bèng
〔堋〕字仓颉码是GBB 五笔是FEEG 四角号码是47120 郑码是BQQ 区位码是6001。
〔堋〕字的UNICODE是580B。 十进制为22539,UTF-32:0000580b,UTF-8:E5 A0 8B。
〔堋〕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二级汉字。
〔堋〕字的异体字是 塴
堋的笔顺
堋的意思
堋
1péngㄆㄥˊ基本解释
①分水堤(中国战国时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所创建)。
②射击瞄准用的土墙。
详细解释
名词
1.说文作“丧葬下土”讲。
2.箭垛子,箭靶 target。如:堋的(箭靶)
3.分水堤(战国时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时所创建)watershed dike。
江水又历 都安县… 李冰作大堰于此,壅 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谓之湔堋。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4.通“朋” friend。如:堋淫(群聚过度玩乐)
堋
2bèngㄅㄥˋ基本解释
◎丧葬下土。
详细解释
◎读音boengz。 烂泥,淤泥。[~ 𪽖]烂泥田。
堋
1bèngㄅㄥˋ详细解释
动
◎丧葬时,下棺于土。
《说文解字•土部》:“堋,丧葬下土也。”《左传•昭公十二年》:“司墓之室有当道者,毁之则朝而堋,弗毁则日中而堋。”
堋
2péngㄆㄥˊ详细解释
名
1.用来挂箭靶的短墙。
北周•庾信〈北园射堂新成诗〉:“转剪初调筈,横弓先望堋。”《新唐书•卷五○•兵志》:“诸军皆近营为堋,士有便习者,教试之,及第者有赏。”
2.堤坝,用来堵水灌溉。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江水又噱鞶安县,县有桃关、汉武帝祠,李冰作大堰于此,雍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谓之湔堋。”元•虞集〈会试策问〉:“故郑渠凿而秦人富,蜀堋成而陆海兴。”
堋
1bèngㄅㄥˋ详细解释
◎〈书〉下葬时,将棺材放入墓穴。
司墓之室有当道者,毁之则朝而堋(《左传‧昭公十二年》)。
堋
2péngㄆㄥˊ详细解释
1.一种具灌溉、防洪功用的分水堤坝。
蜀堋、湔堋。
2.〈书〉射击瞄准用的土墙。
转剪初调筈,横弓先望堋(北周‧庾信〈北园射堂新成诗〉)。
堋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42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232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64頁,第11字
音《廣韻》:方隥切;《集韻》、《正韻》:逋鄧切,𡘋棚去聲。
《說文》:喪葬下土也。
《左傳・昭十二年》:鄭𥳑公葬,司墓之室有當道者,毀之則朝而堋,不毀則日中而堋。
音又,《集韻》:蒲登切,音朋──射埒也。庾信詩:轉箭初調筈,橫弓先望堋。
例又,壅水灌漑曰堋。
音又,披朋切,音弸──振動貌。
音又,披冰切,音砰──削牆土隕聲。
例別作𥦜塴。
注解
〔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堋〕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éng、bè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朋,五行属土。
〔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éng] ⑴ 分水堤(中国战国时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所创建)。⑵ 射击瞄准用的土墙。㈡ [bèng] ⑴ 丧葬下土。
堋字的翻译
- bury
堋的字源字形
战国 金文 战国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