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洞庭

浣溪沙·洞庭朗读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浣溪沙·洞庭译文及注释

浣溪沙·洞庭翻译及注释

翻译
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
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注释
(1)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浣溪沙·洞庭赏析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也有一种说法,“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弯月如同白色的双尾鱼,也好像闪耀着光芒的玉刀。“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浣溪沙·洞庭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

浣溪沙·洞庭读音参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xíng jǐn xiāo xiāng dào dòng tíng.
行尽潇湘到洞庭。
chǔ tiān kuò chù shù fēng qīng.
楚天阔处数峰青。
qí shāo bù dòng wǎn bō píng.
旗梢不动晚波平。
hóng liǎo yī wān wén xié luàn, bái yú shuāng wěi yù dāo míng.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yè liáng chuán yǐng jìn shū xīng.
夜凉船影浸疏星。

张孝祥诗文推荐

楼下西流水拍堤。楼头日日望春归。雪晴风静燕来迟。留得梅花供半额,要将杨叶画新眉。莫教辜负早春时。

稳泛仙舟上锦帆。桃花清浪舞清湾。寿星相伴到人间。黄石公传三百字,西王母授九霞丹。银潢有路接三山。

鳷鹊楼高晚雪融。鸳鸯池暖暗潮通。郁金黄染柳丝风。油壁不来春草绿,栏干倚遍夕阳红。江南山色有无中。

妙手何人为写真。只难传处是精神。一枝占断洛城春。暮雨不堪巫峡梦,西风莫障瘐公尘。扁舟湖海要诗人。

细仗春风簇翠筵。烂银袍拂禁炉烟。旃书名字压宫垣。太学诸生推独步,玉堂学士合登仙。乃翁种德满心田。

琢成红玉纤纤指。十三弦上调新水。一弄入云声。月明天更青。匆匆莺语啭。待寓昭君怨。寄语莫重弹。有人愁倚栏。

可意黄花人不知。黄花标格世间稀。园葵裛露迎朝日,槛菊迎霜媚夕霏。芍药好,是金丝。绿藤红刺引蔷薇。姚家别有神仙品,似着天香染御衣。

卷旗直入蔡州城。只倚精忠不要兵。贼营半夜落妖星。万旅云屯看整暇,十眉环坐却娉婷。白麻早晚下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