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吹麦麦穗好,饥儿道上扶其老。
皇天雨露自有时,尔恨秋成常不早。
南山壮儿市兵弩,百金装剑黄金缕。
夜为盗贼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数。
为盗操戈足衣食,力田竟岁犹无获。
饥寒刑戮死则同,攘夺犹能缓朝夕。
老农悲嗟泪沾臆,几见良田有荆棘。
壮夫为盗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吏兵操戈恐不锐,由来杀人伤正气。
人间万事莽悠悠,我歌此诗闻者愁。
南风吹麦麦穗好,饥儿道上扶其老。皇天雨露自有时,尔恨秋成常不早。南山壮儿市兵弩,百金装剑黄金缕。夜为盗贼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数。为盗操戈足衣食,力田竟岁犹无获。饥寒刑戮死则同,攘夺犹能缓朝夕。老农悲嗟泪沾臆,几见良田有荆棘。壮夫为盗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和晁应之悯农》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南风吹麦麦穗好,饥儿道上扶其老。
皇天雨露自有时,尔恨秋成常不早。
南山壮儿市兵弩,百金装剑黄金缕。
夜为盗贼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数。
为盗操戈足衣食,力田竟岁犹无获。
饥寒刑戮死则同,攘夺犹能缓朝夕。
老农悲嗟泪沾臆,几见良田有荆棘。
壮夫为盗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吏兵操戈恐不锐,由来杀人伤正气。
人间万事莽悠悠,我歌此诗闻者愁。
中文译文:
南风吹拂麦浪金黄,饥饿的孩子们在路上扶助老人。
天地间的雨露有它的时机,你们怨恨秋天的丰收总是来得晚。
南山上壮士们市场上卖弓箭,百金装剑,黄金缕。
夜晚他们成为盗贼,白天受刑,却甘心不悔,无法计数。
为了偷盗而持戈剑,却连衣食都难以维持,劳作田地一年仍无所获。
饥寒和刑罚使人同归于尽,但掠夺者仍能缓解朝夕之间的困苦。
老农悲叹泪湿衣襟,很少见到良田上长满荆棘。
壮士们成为盗贼,而羸弱的老农却艰难地耕种,市井之人得到了珍宝和田地。
官吏和士兵持戈剑,恐怕已经失去了锐气,历来杀人伤害正义之心。
人间万事都是混沌而漫长的,我唱起这首诗,让听者感到忧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诗中描绘了南风吹拂麦浪金黄的景象,但饥饿的孩子们却在路上扶助老人,暗示了农民的辛劳和贫困。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天地规律的不满,认为丰收的季节总是来得太晚。
诗中还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沦丧。壮士们卖弓箭和剑,成为盗贼,白天受刑,却甘心不悔,这暗示了社会的道德败坏和法律的无力。而老农则艰难地耕种,却很少能享受到自己辛勤劳作的成果,这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平。
诗人通过描绘这些社会现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农民的同情。他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农民的困境,同时也对社会的道德沦丧表示忧虑。整首诗以悲愤的口吻写就,给人以深思和忧愁之感。
hé cháo yīng zhī mǐn nóng
和晁应之悯农
nán fēng chuī mài mài suì hǎo, jī ér dào shàng fú qí lǎo.
南风吹麦麦穗好,饥儿道上扶其老。
huáng tiān yù lù zì yǒu shí, ěr hèn qiū chéng cháng bù zǎo.
皇天雨露自有时,尔恨秋成常不早。
nán shān zhuàng ér shì bīng nǔ, bǎi jīn zhuāng jiàn huáng jīn lǚ.
南山壮儿市兵弩,百金装剑黄金缕。
yè wèi dào zéi cháo shòu xíng, gān xīn bù huǐ zhī hé shù.
夜为盗贼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数。
wèi dào cāo gē zú yī shí, lì tián jìng suì yóu wú huò.
为盗操戈足衣食,力田竟岁犹无获。
jī hán xíng lù sǐ zé tóng, rǎng duó yóu néng huǎn zhāo xī.
饥寒刑戮死则同,攘夺犹能缓朝夕。
lǎo nóng bēi jiē lèi zhān yì, jǐ jiàn liáng tián yǒu jīng jí.
老农悲嗟泪沾臆,几见良田有荆棘。
zhuàng fū wèi dào léi lǎo gēng, shì rén zhū yù tián jiā dé.
壮夫为盗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lì bīng cāo gē kǒng bù ruì, yóu lái shā rén shāng zhèng qì.
吏兵操戈恐不锐,由来杀人伤正气。
rén jiān wàn shì mǎng yōu yōu, wǒ gē cǐ shī wén zhě chóu.
人间万事莽悠悠,我歌此诗闻者愁。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