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


畏首畏尾

拼音wèi shǒu wèi wěi

基本解释比喻作事胆子小;顾虑多。畏:畏惧;害怕。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畏首畏尾的典故

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hù)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加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原因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心。郑国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晋国,给执政大夫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说,郑穆公即位以来和晋国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对楚国强大的压力,也从来不敢对晋国三心二意。信中还反驳了晋君对郑国的无理指责,接着用强硬的口气说:古人有言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怕头怕尾,剩下来的身子还有多少)?又说:鹿死不择音(鹿到临死前顾不上发出好听的鸣声)。小国事奉大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那它就会像人一样恭顺……信中接着说:如果大国待之非礼,小国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哪儿还能顾得上有所选择?贵国的命令没有标准,我们也知道面临灭亡了,只好准备派出敝国的士兵严阵以待。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就听恁您的命令吧。赵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劝晋灵公收回拒绝郑穆公参加会盟的成命。这段故事产生了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畏首畏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吉星高照 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旁若无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金屋藏娇 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3回:“当时佘老五恋着雁翎,周庸祐也恋着雁翎,各有金屋藏娇之意。”
铁郭金城 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大军一至,朽珠枯木亦助声威;大军不至,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
自怨自艾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富贵骄人 《陈书 鲁悉达传》:“悉达虽仗义任侠,不以富贵骄人。”
前瞻后顾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远,夜行不休,前瞻后顾,无所栖归,不亦太可怜乎!”
推三阻四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
反治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