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应故事
拼音: xū yìng gù shì 怎么读
注音: ㄒㄩ ㄧㄥˋ ㄍㄨˋ ㄕˋ
繁体: 虛應故事
虚应故事的意思
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出处:明・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无有敢肆欺于圣鉴之所不及而虚应故事者矣。”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茅盾《幻灭》:“几乎使你疑惑是虚应故事,而声嘶力竭之态,又随在暴露。”
虚应故事的详细解释
【释义】
故事,旧事、惯例。“虚应故事”指依照惯例做个样子,应付而已。形容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语本宋・苏轼〈策略五〉。
【典源】
◎1宋・苏轼〈策略五〉(据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应诏集・卷一》引。)
方今治平之日久矣,臣愚以为宜日新盛德,以 [1]天下 [2]之气,故陈其五事,以备 [3]。其一曰:将相之臣,天子所恃以为治者,宜日夜召论天下之大计,且以熟观其为人;其二曰:太守刺史,天子所寄以远方之民者,其罢归皆当问其所以为政,民情风俗之所安,亦以揣知其才之所堪;其三曰:左右扈从侍读侍讲之臣,本以论说古今兴衰之 [4],非以应故事 [5]而已。经籍之外,茍有以访之,无伤也 ;其四曰:吏民上书,茍少有可观者,宜皆召问优慰,以养其敢言之气;其五曰:天下之吏,自一命已上,虽其至贱,无以自通于朝廷,然人主之为,岂有所不可哉!察其善者,卒然召见之,使不知其所从来。如此则远方之贱吏,亦务自激发为善,不以位卑禄薄,无由自通于上而不修饰。
注解
[1]鼓动:鼓舞、激励。
[2]久安怠惰:因长期安定而懈怠懒惰。
[3]采择:采纳择取。
[4]大要:重要关键。
[5]备数:凑数,指做个样子。
参考
◎2宋・苏轼〈御试制科策〉(据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后集・卷一○》引)
今陛下处积安之时,乘不拔之势,拱手垂裳而天下向风,动容变色而海内震恐。虽有一事之失常,一物之不获,固未足以忧陛下也。所谓亲策贤良之士者,以应故事而已,岂以臣言为真,足以有感于陛下耶!虽然,君以名求之,臣以实应之,陛下为是名也,臣敢不为是实也。
【典故】
苏轼(公元1037~1101),自号东坡居士,是宋代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不仅诗、词创作卓然有成,他所写的散文更受到后人赞扬。历代以来,论述治国事务的言论不少,汉初贾谊《新书》、唐代《贞观政要》就是政论著作里的代表作。与古人相比,苏东坡虽然不曾有专论之作,但也在个人文集里留下〈策略〉、〈策别〉、〈策断〉等二十五篇借古喻今的政论文章,表达知识分子对治理国家的想法。他在〈策略五〉里提到,太祖、太宗立国当时,世局安定无纷扰,文武官员整天悠闲从容。只是平和日子过久了,人难免懈怠懒散,因此认为现在有必要改变这种现象,所以列出五项治国要务供君王选用。其中第三项指出为天子讲授经书的侍讲之臣,应该以历代朝政的兴衰败亡为讲述主轴,而不是只依著已有的规范,形式上交差了事而已。另苏东坡也在〈御试制科策〉提到,天子现在所统领的国家安定,没有内忧外患的困扰,天下归于和平。虽然有时会有极少数脱序、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也不会造成陛下的困扰。所谓天子亲自临殿策试贤能士子,只不过是延续过去既有制度的一种形式作为罢了!后来“虚应故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依照惯例做个样子,应付而已。形容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书证】
- 01.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四:“然发下所司施行者,多因不便己私,托以他故,妄奏不行,或有施行,亦虚应故事。”
- 02.明・孙传庭〈奏报赈过饥民并发牛种银两数目疏〉:“如奉行不善,及乘机作弊者,据实参奏。仍查灾重之处停征钱粮,并饬地方有司实心拊循,不得虚应故事。”
- 03.明・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其帅臣常如天威临之,而不敢不尽力于教练;其士卒常如天威临之,而不敢不尽力于演习,无有敢肆欺于圣鉴之所不及,而虚应故事者矣。”
- 04.清・侯方域〈代司徒公屯田奏议〉:“唯是边政久弛,墩军斥堠,多虚应故事。”
- 05.《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及至犯人上堂之后,就是有冤枉,那坐在上头的几位大人,实在也没闲工夫同犯人说话,所以这一审,俱是虚应故事。”
- 06.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八出:“俺是太常寺一个老赞礼,只因太平门外哭奠先帝之日,那些文武百官,虚应故事;我老汉动了一番气恼。”
【用法】
语义形容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例句
①众人碍于情面,只得虚应故事地答应帮忙。
②球员练球时只是虚应故事,让教练忍不住大发雷霆。
③单位里弥漫著虚应故事、交差了事的陈腐风气,急须大力改革。
④地方上的人都明白,那些检测不过是虚应故事,根本起不了作用。
⑤在新任总经理的严格督导下,以往那些虚应故事、浑水摸鱼的状况已大幅减少。
虚应故事的翻译
- make a virtue of necessity(walk through a p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