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贵洛阳
拼音: zhǐ guì luò yáng 怎么读
注音: ㄓˇ ㄍㄨㄟˋ ㄌㄨㄛˋ ㄧㄤˊ
繁体: 紙貴洛陽
纸贵洛阳的意思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作品。
例子:清·李颙《与友人书》:“斯时也是惟无出,一出而纸贵洛阳,千门传诵矣。”
故事: 西晋文学家左思勤奋好学,他的文章以辞藻华丽而出名。他写《齐都赋》时就小有名气,作为“著作郎”,花费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当时著名学者皇甫谧及张载、卫王灌、张华等为之批注作序,一时洛阳抄写该书成为时尚造成纸价上涨。
纸贵洛阳的详细解释
【释义】
【典故】
此处所列为“洛阳纸贵”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西晋的大文学家左思,是一个相貌木讷、口齿不清的人,因此没有什么朋友,尽管文笔出众,也不被当时的人们所重视。左思对于写作文章十分用心,他曾经花了一年的时间写成〈齐都赋〉,描写齐国首都临淄的风光。接著他又想写一篇关于三国时代魏、蜀、吴都城的文章,即〈三都赋〉。这时左思的妹妺左芬正好被选入宫,左思就藉这个机会搬到人文荟萃的京师洛阳居住。因为左思从未去过蜀国的成都,所以他就去拜访当时的大文人张载,请教有关成都的风土民情。为了写成〈三都赋〉,左思花了十年的时间构思,他的家中到处挂著纸笔,连厕所和篱笆上都不例外,只要一有灵感,他便立刻提笔写下。在创作的过程中,左思又觉得自己的学问不足,便向朝廷请求担任掌管图书的秘书郎一职,以便翻阅各种书籍,作为写作的材料。后来〈三都赋〉完成,却并未得到时人的重视。左思认为自己的文笔并不比班固、张衡差,恐怕是当时的人不喜欢他的形貌,所以也看不起他的文章。左思听说皇甫谧是位著名的学者,便拿自己的作品去向他请教。皇甫谧看了〈三都赋〉之后非常欣赏,并为左思写了一篇序。后来张载为魏都的部分作注,刘逵也为蜀都、吴都两部分作注,卫权又写了略解。连官至司空的大文人张华,都对左思的〈三都赋〉大加赞赏,认为左思的成就不输给班固、张衡等大文人。由于这些文人学者的推荐,左思的这篇杰作便很快地在京城洛阳流传开来,人们竞相抄录,以致洛阳的纸价上涨。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洛阳纸贵”,用来形容著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书证】
- 01.清・赵翼〈醉时歌赠春农同年〉诗:“时来纸贵洛阳城,运去窗糊酒家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