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事宁人
拼音: shěng shì níng rén 怎么读
注音: ㄕㄥˇ ㄕˋ ㄋㄧㄥˊ ㄖㄣˊ
繁体: 省事寧人
省事宁人的意思
折叠展开
省:减少;宁:平安,安定。
减少事务,使人安宁。
出处:清・王士禛《居易录谈》上卷:“‘锦缆无劳列画艘,轻桡白爱倚船窗,勤民不惮周行远,早又观看向浙江。’此事尤可仰见省事宁人之意。”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省事宁人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典故】
此处所列为“息事宁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汉章帝(公元56∼88),名烜,明帝第五子,素好儒术,建初四年(公元79)召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令班固等据以作成《白虎通义》;又诏曹褒定汉礼一百五十篇。政事按光武、明帝遗规,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史家将他与明帝媲美,两朝合称“明章之治”。章帝为人宽厚,一改明帝苛察,禁用钻凿之类的酷刑。章帝曾下诏,命令所有的官员,如果人民不是犯了死罪,就不需要查验其罪,如果是官吏之间互相告发,一律不得受理,为政以不得生事扰民为重点。后来“息事宁人”演变为成语,用来指平息纷争,以使彼此相安。
【书证】
- 01.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首・御笔类》:“同年户部王尚书人岳以御书御制诗一首见示,……可仰见省事宁人之意,不唯书法之工也。”
省事宁人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省事宁人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