鄈
笔顺 反馈

复制

kuí ㄎㄨㄟˊ

U+9108
汉语字典

9画

WGDB

NKNL

XSGY

17827

9108

[54334113452] 横撇/横钩、点、撇、撇、点、横、横、撇、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鄈字概述

折叠展开

〔鄈〕字拼音是kuí

〔鄈〕字仓颉码是NKNL 五笔是WGDB 四角号码是17827 郑码是XSGY

〔鄈〕字的UNICODE是9108。 十进制为37128,UTF-32:00009108,UTF-8:E9 84 88。

鄈的意思

折叠展开

kuíㄎㄨㄟˊ

基本解释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境。

鄈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5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275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261頁,第10

廣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正韻》:渠惟切,𡘋音葵。
說文》:河東臨汾地,卽漢祭后土處。
正韻》:鄈地有三,一在汾隂,一鄈丘在河南,又在陳留。
春秋》作葵丘,在汾隂者亦作葵。

注解

〔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鄈〕字拼音是ku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癸、⻏

〔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uí] ⑴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境。

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hoo星座易学网整理。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鄈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揆唯切頁碼208頁,第25

鄈河東臨汾地,卽漢之所祭后土處。从邑𤼩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巨規反頁碼535頁,第1行,第2

鄈河東臨汾地也。從邑癸聲。即漢之所祭后土處。

鍇注臣鍇按:杜預曰:「齊桓公會於葵丘。葵丘,宋地陳畱外黃縣有葵丘。九月乃盟晉爲地主,無縁欲會而不盟。」臣鍇按:許愼直言鄈是河東臨汾鄈耳,不言鄈是葵丘,與杜預之言同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揆唯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154頁,第5許惟賢508頁,第9

鄈河東臨汾地。

段注河東郡臨汾,二志同。今山西平陽府太平縣縣南二十五里臨汾故城是也。漢《武帝紀》。元鼎四年。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如淳曰:脽者,河之東岸特堆崛。長四五里。廣二里餘。高十餘丈。汾陰縣治脽之上。后土祠在縣西。汾在脽之北。西流與河合也。師古曰:以其形高起如人尻脽。故以名云:一說地臨汾水之上。地本名鄈。音與葵同。彼鄉人呼鄈音如誰。因轉而爲脽字耳。故漢舊儀云葵上。玉裁按。《水經》。汾水又西過皮氏縣。注曰:汾水徑鄈𠀌北。故漢氏之方澤也。賈逵云,漢法。三年祭地汾陰方澤。澤中有方𠀌。故謂之方澤。㐀卽鄈㐀也。經又曰:又西至汾陰縣北。西注於河。注曰:水南有長阜。背汾帶河。阜長四五里。廣二里餘。高十丈。汾水歷其陰。西入河。《漢書》謂之汾陰脽。據酈氏此注。鄈,脽異處極明。然《封禪書》、《郊祀志》皆云:始立后土祠汾陰脽上。與武紀合。《水經注・河水》篇亦云:河水東際汾陰脽。縣故城在脽側。城西北隅有脽㐀。上有后土祠。是則鄈脽本無二。《漢志》云汾陰。許云臨汾者。葢二縣地邊竟相接故。似不當分別鄈,脽爲兩地也。

从邑。𤼩聲。

段注《水經注》引此。揆唯切。十五部。

卽漢之所祭后土處。

鄈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11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529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409頁
4說文校箋第265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256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917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586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41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5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62頁,第19字
11標注說文第262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2111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6621頁【補遺】第16984頁
14通訓定聲第2424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56頁【崇文】第2221頁
16說文句讀第845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292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636頁,第3字

鄈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lippers, sandals; dance shoes

鄈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鄈(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鄈(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鄈(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鄈(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鄈(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鄈(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鄈(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