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ㄧˇ

U+4EE5
汉语字典

3画

象形字

NYWY

VIO

ZSOD

28700

0110

5052

4EE5

[5434] 竖提、点、撇、点

以字概述

折叠展开

〔以〕字拼音是yǐ

〔以〕字仓颉码是VIO 五笔是NYWY 四角号码是28700 郑码是ZSOD 中文电码是0110 区位码是5052

〔以〕字的UNICODE是4EE5。 十进制为20197,UTF-32:00004ee5,UTF-8:E4 BB A5。

〔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以〕字属最常用字

〔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以〕字的异体字是

以的笔顺

折叠展开

以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ㄧˇ

基本解释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详细解释

动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use

以,用也。 ——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封疆社稷是以。 —— 《左传·定公十年》纯以形式。 —— 蔡元培《图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论语》

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3.使,令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 —— 《战国策》

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4.凭借;仗恃depend on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 《韩非子》

5.认为,以为consider as

我以日始出。 —— 《列子·汤问》

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6.做,从事do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 —— 叶绍钧《倪焕之》

名词

1.原因,缘故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 《诗·邶风》

2.无固定职业的人unoccupied person

以闲民。 —— 《拾雅》候疆候以。 —— 《诗·周颂》

3.以色列的简称 Israel。如:阿以战争。

介词

1.把,拿 using; taking; by means of——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 —— 《世说新语·自新》以刀劈狼。 —— 《聊斋志异·狼三则》

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2.依,按,凭 in accordance with; 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 —— 《论语》以残年余力。 —— 《列子·汤问》以我酌油知之。 —— 宋· 欧阳修《归田录》以大中丞抚 吴者。 ——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乡人子谒余。 ——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其智力为也。 —— 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3.在,于 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柳宗元《断刑论》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余以乾隆。 ——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从,自,由 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 —— 《潜夫论》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 《史记》

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连词

1.in order to; so as to; for。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因为,由于 because 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以捕蛇独存。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成以其小,劣之。 —— 《聊斋志异·促织》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 —— 清· 袁枚《祭妹文》以数谏故。 —— 《史记·陈涉世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3.和,而 and; as well as——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 ——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载以来。 —— 清· 周容《芋老人传》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 《聊斋志异·促织》

4.则,那么 then——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 —— 《战国策》

5.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宋· 苏洵《六国论》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 —— 《后汉书·列女传》

6.表目的或结果等aim; target

智叟无以应。 —— 《列子·汤问》

助词

1.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 —— 清· 姚鼐《登泰山记》

2.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 《诗·邶风》

3.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 《战国策》

4.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ㄧˇ

详细解释

1.用。

《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以礼待之、以身作则。

2.仰赖、凭借。

《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认为。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以为。

4.可、能够。

《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令、使。

《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因为、由于。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按、依。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在、于。

《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

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连及。

《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而、且。

《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因此。

《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目的在于。

《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以免、以致于。

4.与、和。

《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置动词后,无义。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得以、能以。

1.太、甚。

《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既、已经。

《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

3.愈益、更加。

《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缘故、理由。

《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以色列的简称。

以阿战争。

3.姓。如汉代有以彤。

ㄧˇ

详细解释

1.介词:(1)引进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等,相当于“”。

以己度人、以礼相待。

2.介词:(2)引进动作行为依据的方式、标准,相当于“依照”、“按照”。

以受害程度赔偿、以身高来进行仪队选拔的标准。

3.介词:(3)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勿以善小而不为。

4.介词:(4)用于具有“给予”一类词义的动词或动宾短语后,引进动作行为给予的事物。

报以忠心、他向受难者家属致以最大歉意。

5.介词:(5)用於单音节方位词之前,表示时空和方位的界限。

午夜以前、浊水溪以北。

6.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性短语或分句,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结草衔环,以报大恩、业者提出优惠方案,以招徕顾客。

7.指以色列。(英Israel)

以阿战争。

8.姓。

以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7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94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18頁,第9

古文: 㠯

韻會》、《正韻𡘋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衞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注解

〔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以〕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厶、人,五行属

〔以〕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是用。

〔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ǐ] ⑴ 用,拿,把,将⑵ 依然,顺,按照⑶ 因为⑷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⑸ 目的在于⑹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⑺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⑻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⑼ 古同“已”,已经。⑽ 太,甚⑾ 及,连及

以的康熙字典解释由hoo星座易学网整理。以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以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羊止切頁碼493頁,第1

異體㠯、以

㠯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詩・何人斯》釋文:㠯,古以字。《漢書》以皆作㠯。張謙中曰:㠯,秦刻作以。《說文》不加人字。」按:甲骨文、金文「㠯」字像耕地的農具,「以」像人用「㠯」形。「耜」字即從「㠯」字出。所以古文借「㠯」為「以」,訓為「用」。

蔣注案:作偏傍時隸作厶,如夋允。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移里反頁碼1147頁,第4行,第1

㠯用也。從反巳,賈侍中說,巳意㠯實。象形也。

鍇注臣鍇按:春秋帥師,例能左右之,曰「㠯尢用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羊止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981頁,第1許惟賢1294頁,第1

㠯用也。

段注用者,可施行也。凡㠯字皆此訓。

从反巳。

段注與巳篆形勢略相反也。巳主乎止。㠯主乎行。故形相反。二字古有通用者。羊止切。一部。又按今字皆作以。由隷變加人於右也。

賈侍中說。己意巳實也。象形。

段注己各本作巳。今正。己者,我也。意者,志也。己意巳實,謂人意巳堅實見諸施行也。凡人意不實則不見諸施行。吾意巳堅實則或自行之。或用人行之。是以《春秋傳》曰:能左右之曰以。謂或𠂇或又惟吾指撝也。賈與許無二義。云象形者,巳篆上實下虚。㠯篆上虚下實。由虚而實,指事亦象形也。一說象己字之上而實其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意巳實」者,即𦺳苡仁也。

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意巳]即𦺳苢,食𦺳苢可生子,與𦺳同食可成胎,故㠯从巳反,形義實同。禹母食𦺳苢而生禹,故禹姓苢,今作姒。 反巳當作㠯(㠯)、胎、佀(古亦作巳)、嗣皆同,古只有巳字。能左右之曰㠯,蓋已懷妊未有手曰巳,已有手曰子。未有左右手不能用,而我能左右之,故㠯訓用。

「意巳實」者,即[𦺳]苡仁也,段誤。

「意巳實」=𦺳苡仁,藥名也。

以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77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252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933頁
4說文校箋第654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587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217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61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725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9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90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628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517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4247頁
14通訓定聲第67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299頁【崇文】第5193頁
16說文句讀第2142頁
17說文新證第979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614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133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364頁,第1字

以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y means of; thereby, therefore; consider as; in order to
  2. nehmen, gebrauchen; um zu, und auch , Yi (Eig, Fam)
  3. utiliser, prendre, se servir de, selon, à cause de, pour, au moyen de, avec

以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以(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以(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以(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以(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以(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以(石经·魏·三体石经) 石经 三体石经

以(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以(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以(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以(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以(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以(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以(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以(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以(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