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如炬
拼音: mù guāng rú jù 怎么读
注音: ㄇㄨˋ ㄍㄨㄤ ㄖㄨˊ ㄐㄩˋ
目光如炬的意思
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中间坐着一位神道,面阔尺余,须髯满颊,目光如炬,肩臂启动,象个活的一般。(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故事: 南朝宋国大将檀道济智勇双全,曾跟随宋武帝刘裕北伐,屡立战功,北魏军队对他惧怕三分。宋文帝手下的近臣担心檀道济的权力太大,就谗言他谋反。檀道济在被捕时愤恨得目光如炬。魏军听说檀道济已死就加紧进攻,很快灭了宋国。
目光如炬的详细解释
【释义】
眼光火炬般光亮,形容人怒视。语出《南史・卷一五・檀道济列传》。后用“目光如炬”形容目光有神。亦用于比喻见事透澈,识见远大。△“目光如电”、“自坏长城”、“万里长城”
【典源】
《南史・卷一五・檀道济列传》
[1][2],愤怒气盛,目光如炬,[3]间引饮一[4]。乃脱[5]。投地,曰:“乃[6]。”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注解
[1]道济:檀道济(?∼公元436),南朝宋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末追随武帝刘裕平京城,攻后秦,功业彪炳。文帝时,又率众北伐,有威名,魏人惮之。后因朝廷疑忌之,被杀。官至司空。
[2]见收:被拘捕进牢。见,被,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3]俄尔:不久。
[4]斛:音hú,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斛,后改作五斗为一斛。
[5]帻:音zé,古代用来包裹头发的布巾。
[6]坏汝万里长城:比喻策略失当,导致本身所拥有的优势,全然消失。万里长城,比喻国家的栋梁。见“自坏长城”、“万里长城”。
【典故】
据《南史・卷一五・檀道济列传》载,南北朝时,宋国有位大将名叫檀道济,他曾追随武帝刘裕北伐,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武帝死后,文帝即位,仍任命檀道济征讨北魏,又屡建奇功。由于他功业彪炳,官位升至司空,权势极大,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掌管兵权。然而树大招风,他的功高望重引起皇帝及朝中其他大臣的猜忌。一日,皇帝以议事为由,传唤他进宫,却乘机将他捕捉下狱,并且派人杀了他的家人及亲信。檀道济在牢狱之中,知道自己这回必定难逃死劫,急怒攻心,眼中发出如火炬般熊熊火焰,又气又恨地把一大斛酒一饮而尽,然后脱下头巾重掷在地,咬牙大骂:“你是在毁掉自己的万里长城啊!”这件事传出之后,北魏人就谣传说:“道济已死,其余的南方人都不足畏!”果然就肆无忌惮地南侵。“目光如炬 ”这句成语即出于此,原是形容人怒视时的眼光;后来也用来形容目光有神,或比喻见事透澈,识见远大。
【书证】
- 01.《南史・卷一五・檀道济列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源)
- 02.《周书・卷一二・齐炀王宪列传》:“宪辞色不挠,固自陈说。帝使于智对宪。宪目光如炬,与智相质。”
- 03.宋・洪迈《夷坚志・甲志・卷一四・建德妖鬼》:“门轧然豁开,有物从外入,目光如炬,照映廊庑。视之,大蟒也。”
- 04.《二刻拍案惊奇》卷五:“旁边鬼卒十余个各持兵杖夹立,中间坐著一位神道,面阔尺余,须髯满颏,目光如炬,肩臂摆动,像个活的一般。”
- 05.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
- 06.清・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上・不葬之咎》:“忽见床下有一怪物趋出,长尺余,扑灯皆灭,月色中视之,身皆紫毛,目光如炬,射出丈许。”
【用法】
㈠
语义形容目光有神。
类别用在“眼神锐利”的表述上。
例句
①两位剑客互相对峙,目光如炬,全身散发出杀气。
②这位老人家虽然头发斑白,但目光如炬,十分有精神!
③站在忠烈祠门口的卫兵,都是高大魁梧,目光如炬,十分英挺。
④弟弟一看父亲目光如炬地坐在客厅,不由得心虚地想:“我又做错了什么事?”
㈡
语义比喻见事透澈,识见远大。褒义。
类别用在“见识宏远”的表述上。
例句
①经理的目光如炬,对市场的需求抓得准确无比。
②他虽然老了,仍旧目光如炬,少有人能骗得了他!
③这本著作明确地指出国家的远虑与近忧,目光如炬,实在不可多得。
④看了这本分析国际形势的书后,让人不得不赞叹作者的目光如炬,慧眼独具。
目光如炬的翻译
- looking ahead with wisdom(sparkling eyes)